焦慮本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當個體遇到一些任務、挫折、壓力、災難、分離、抉擇等情景時,出現焦慮的情緒體驗原本是正常的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焦慮可以讓人全方面的深入的思索,調動內在的力量,提前采取行動,從而為擺脫困境尋找最佳的出路!所以,焦慮是每個人都會體驗到的一種情緒,是生存必備的情緒,面對焦慮,大可不必大加抵制。
然而,接受焦慮并不等于對之不管不問。如果焦慮的強度過大,持續的時間過長,超過了個體擺脫焦慮的能力,醫學上給這種焦慮起了一個名字,叫“廣泛性焦慮障礙”,也就是通常說的“焦慮癥”。根據中國疾病診斷標準,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標準是這樣的:
廣泛性焦慮障礙指一種以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提心吊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焦慮癥,并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癥狀、肌肉緊張,及運動性不安。病人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
【癥狀標準】
以持續的原發性焦慮癥狀為主,并符合下列2項:
①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吊膽;(解釋:有時也可以表現對現實事件的夸大性恐懼和擔心。)
②伴自主神經癥狀或運動性不安。(解釋:出汗、心慌、坐立不安、失眠)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病人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
【病程標準】符合癥狀標準至少已6個月。(解釋:不足6月并不能說明不是焦慮癥)
【排除標準】
(1)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繼發性焦慮;
(2)排除興奮藥物過量、催眠鎮靜藥物,或抗焦慮藥的戒斷反應,強迫癥、恐懼癥、疑病癥、神經衰弱、躁狂癥、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等伴發的焦慮。
這時,個體必須接受醫學的幫助,因為個體對現實環境中的危險、預期性失敗等有了夸大性的感受,個體的內在力量不能協調發揮,而是處于無效的內耗之中,并有可能選擇自我毀滅性的解決方式。其實,通過醫學幫助,大部分患者都能擺脫這種焦慮,恢復健康。
另外,為了阻止正常的焦慮向焦慮癥的方向發展,當個體開始出現焦慮的情緒時,也需要及時的尋求各種幫助,提升自己解決困境的能力。
焦慮癥的治療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輕度、中度的焦慮癥可以接受系統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可以根據病人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使用。重度的焦慮癥可以接受藥物治療合并心理治療。
(注:本文診斷標準為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