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發病原因:
抑郁癥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異常, 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正因為抑郁癥目前病因不明,有關假說很多,比較常見公認的病因假設包括:
遺傳因素: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于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
生化因素:兒茶酚胺假說。主要指抑郁癥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由于很多抗抑郁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者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使用后,雖然大腦突觸間隙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還是需要2周左右才會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體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說;
心理-社會因素: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導致抑郁癥的產生。
抑郁癥癥狀典型的表現包括三個維度活動的降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另外一些患者會以軀體癥狀表現出為主。具體可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觀,與現實環境不相稱。程度較輕的患者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凡事缺乏興趣,感到“心里有壓抑感”、“高興不起來”;程度重的可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訴說“活著沒有意思”、“心里難受”等。
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癥患者可伴有煩躁不安、心神不寧、渾身燥熱、潮紅多汗等,而兒童和少年可以表現為易激惹。典型的抑郁心境還具有晨重夜輕節律的特點,即情緒低落在早晨較為嚴重,而傍晚時可有所減輕。患者本人可能會反饋大腦反應遲鈍,或者記憶力、注意力減退,學習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猶豫不決,缺乏動力,什么也不想干,以往可以勝任的工作生活現在感到無法應付;患者不僅開始自我評價降低,有時還會將所有的過錯歸咎于自己,常產生無用感、無希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甚至開始自責自罪,嚴重時可出現罪惡妄想、反復出現消極觀念或者行為。很多患者沒有節食時會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進、體重減輕或者增加,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過多,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性欲減退,女性患者會出現月經紊亂。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由于中國文化的特點,一些患者的情感癥狀可能并不明顯,突出的會表現為各種身體的不適,以消化道癥狀較為常見,如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還會有頭痛、胸悶等癥狀,抑郁癥患者常會糾纏于某一軀體主訴,并容易產生疑病觀念,進而發展為疑病、虛無和罪惡妄想,但內科檢查卻發現沒有大的問題,相應的治療效果也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