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的中藥治療
脊髓損傷是常見創傷,大多數損傷源于交通創傷,墜落傷,暴力或運動損傷。尤其痛苦的是脊髓損傷的患者大多數是健康的青壯年,常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有研究報道,中藥在脊髓損傷的治療具有一定作用,介紹如下:
1、人參
實驗研究表明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應用人參皂甙Rb1和Rg1治療,對脊髓神經元有保護作用,減輕谷氨酸鹽和紅藻氨酸引起的興奮毒性作用,也可以減弱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應激反應,理想的劑量是20-40mM。人參皂甙(Ginsenosides,GS) 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er)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參皂甙治療SCI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1)強心、增加心輸出量、擴張血管、降低總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及組織能量代謝。(2)提高組織抗缺氧能力。(3)抑制血小板聚集影響PGs代謝,降低TXA2/PGI2比值。(4)具有Ca2+拮抗作用, GS確有維持SOD、GSH活性于較高水平,組織形態學亦較損傷組有明顯改善,表明GS對急性脊髓損傷確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丹參
丹參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干燥根,性苦微寒,在祖國傳統醫學中屬活血化瘀,清心安神類中藥。近年來,發現丹參具有改善微循環、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保護脊髓神經元和神經纖維和促進組織修復、再生等作用。保護脊髓神經元和神經纖維主要通過:(1)丹參能改善脊髓微循環,提高脊髓組織耐受缺氧能力,抑制膠質細胞浸潤;(2)在脊柱矯形術前應用丹參具有預防牽張性脊髓損傷的作用,其次,當術中體感誘發電位顯示脊髓遭受牽張性損傷后,在去除脊柱牽拉力的同時給予丹參治療,可減輕脊髓的繼發性損害程度。
3、三七
研究表明三七皂甙能減輕脊髓損傷的病理形態變化,具有調節微循環和減輕繼發性病理損害的作用,并對白質的存活創造了條件,使脊髓的傳導功能得以改善,促進功能恢復。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減輕脂質過氧化。中醫認為脊髓損傷系損傷督脈,在解剖部位上,督脈貫穿脊髓,在功能上督脈不僅與六陽經有聯系,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而且督脈與任脈、沖脈、陽維脈有聯系,對全身氣血起調節作用,在全身經絡系統中處于中心地位,與現代醫學描述的脊髓作為中樞神經的功能相似。脊髓損傷早期由于椎管內組織受挫,血離絡脈,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涉及手足之陽經,引起經絡不通,出現肢體麻木,無知覺,不能活動。治療宜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疏通督脈,即“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骨不能續”(清•陳士鐸《辨證錄》)。三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三七皂甙為三七的主要藥理活性成分,性溫能通,味苦疏泄,具有化瘀止血,消腫鎮痛等功效。主要適用于跌打損傷之瘀腫疼痛及瘀血阻滯、血不循經之出血證,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所以,選用三七皂甙作為脊髓損傷的實驗和臨床用藥,是利用三七的性味、歸經、功能,辨證施治,阻斷或減輕“繼發性病變”的發生與發展,促進神經功能有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