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癥的治療怎樣?事實上、有20%的病人并無癥狀、而是在死後解剖發現大腦有其病灶。85%多發性硬化癥病患初發時以反覆復發緩解來表現;其中30%進展為二次性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之前反覆復發緩解的病程趨緩。10%病患屬于原發性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無法看到明確緩解的病程、而是自病程開始便持續惡化、其預後亦最差。
英國Nottingham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分子機制,可能會為多發性硬化癥(MS)帶來新的治療方法。MS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性疾病。
臨床科學學院臨床神經病科教授Bruno
Gran博士與愛爾蘭國立大學的Paul Moynagh教授合作開展工作,已發現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能抑制MS患者免疫系統產生的促炎癥信號。這種化學物質獨特之處在于它同時還可刺激人體產生抗炎分子干擾素-β,干擾素-β通常作為一種注射藥物給予患者來治療MS。
總之,這些效應可明顯的減輕動物模型MS的嚴重程度。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從非MS患者血液中獲得免疫系統細胞相比,從MS患者血液中獲得的免疫系統細胞對這種藥物的效應更為敏感。
Gran博士說:“在實驗室條件下,我們已經找到了促進機體產生自身的干擾素-β的方法。當其他實驗性物質已經在實驗室被測試以達到這種效果的時候,它們通常會導致免疫系統產生一種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混合物,這通常會降低整體的效應。在本研究測試化合物(一種人工合成的大麻素,被稱作R(+)WIN55,212-2)的情況下,抗炎效應顯示出了開展進一步的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的希望。”
沒有可用的治愈MS的措施,這是世界各地的數百位研究這種致殘疾病新治療方法的科學家認真研究的重點。多發性硬化癥多見于溫帶氣候地區。在英國約10萬人患有MS,英國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直到20年之前,在探索治療方法上進展不大。
在1993年首次被批準之后,干擾素-β仍然代表了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癥的第一線治療手段之一。這些藥物都不能治愈,但它們可以減少復發的次數和嚴重性。盡管如此,仍然需要更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療策略。
Gran博士的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這一研究延續了他的實驗室已開展很多年的針對內源性干擾素1在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多發性硬化癥的作用的研究。
MS的原因仍是一個謎。許多因素被認為參與了發病,包括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后者被認為包括某些病毒感染和與缺乏陽光照射有關的維生素D水平低下。
這些最新的發現突出了一個新的選擇機制,這一機制可能開啟了對MS新治療方法的探索。(前沿醫學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