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稱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隨著人們膳食結構改變、生活節奏加快,中風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的趨勢。全球每年有460萬人死于中風,國內每年死于中風者有160萬之眾,并有新發病例150萬,總患病人數超過500萬,中風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存的重要疾病。近年來,中醫藥在中風病治療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
天丹通絡膠囊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生產的中藥三類新藥,具有熄風化痰,活血通絡的功效,臨床應用于腦梗塞急性期及恢復早期的治療。藥理研究結果證明,本品具有減輕腦缺血時組織水腫病變,抑制血栓形成,促進血栓溶解的作用。
為進一步考察該藥的臨床效果,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國內五家醫院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生部1993年版)中“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要求對天丹通絡膠囊治療腦梗塞(中風中經絡)急性期及恢復早期的療效進行了臨床觀察。
研究方法 研究分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進行,共觀察病例420例(天丹通絡膠囊治療組300例,消栓通絡膠囊對照組120例),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420例觀察對象均為住院病人,中醫辨證均屬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
中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完全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生部1993年版)中提出的“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執行。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89年中華醫學會第二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第三次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
病例入選條件為符合中風病診斷標準的,中醫證型為風痰瘀血、痹阻脈絡的,18歲以上、70歲以下(含此年齡)的,計分在14~24分之間的急性期、恢復早期(發病兩周至90天以內)的腦梗塞中經絡入院患者。
療效觀察分以下幾項進行:患者的神志、語言及運動功能;神經系統體征;CT檢查(治療前全部病人做頭部CT,治療后復查210例)。CT梗塞體積公式參照腦出血計算法。
中風病情程度采用計分法確定,主要評定病人神志、語言、運動功能的恢復程度及綜合功能,各從0~4分。 療效評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以百分數表示。其中基本痊愈:≥85;顯效:≥50;有效:≥20;無效:<20。
采用分層隨機分組方法。觀察采用雙盲對照觀察和開放試驗兩種方法。以消栓通絡膠囊為對照藥物,兩組均每次口服5粒,每日3次,4周為一個療程。療程結束后全面復查安全性和療效指標。
研究結果 治療前后各組語言障礙療效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療后治療組語言障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治療藥物對腦梗塞病人語言功能恢復有明顯作用。
肩關節功能障礙療效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療后治療組肩關節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治療藥物對腦梗塞病人上肢肩關節肌力改善有明顯作用。
下肢髖關節功能障礙療效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療后治療組下肢髖關節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治療藥物對腦梗塞病人下肢髖關節功能障礙恢復有明顯作用。
綜合功能療效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療后治療組綜合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差異。表明治療藥物能明顯改善腦梗病人綜合功能。
研究還對治療前后各組病人總療效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治療組急性期療后愈顯率為50.83,總有效率為90.83,對照組急性期療后愈顯率為31.67,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恢復早期愈顯率為45,總有效率為88.33,對照組恢復早期愈顯率為28.33,總有效率為80.00。提示無論急性期還是恢復早期,治療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
CT復常程度比較結果顯示,兩組均可使部分病人梗塞面積縮小,但治療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
研究還顯示,在治療組300例中進行各項安全性指標檢測,結果未發現療前正常而療后異常及療前異常療后加重者,只兩例原有胃病史者在服藥后有胃腸反應,表明該藥在本次臨床觀察中未見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討論 天丹通絡膠囊來源于臨床,有十幾年的應用史。該藥由川芎、薟草、丹參、天麻、槐米、牛黃、水蛭、石菖蒲等組成,具有活血通絡,熄風化痰之功效,臨床試驗及大量臨床應用經驗證明其療效顯著,適用于腦梗塞急性期及恢復早期,且對腦梗塞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也有一定療效。該藥自批準生產以來得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及專家的認可,先后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并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被選入《國家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藥品目錄》。
本品處方以川芎、薟草為君。川芎善理氣活血,風通絡;薟草風除濕,通經活絡,為“風除濕,兼活血之要藥”。
臣以丹參、水蛭、天麻、槐米、人工牛黃。其中丹參活血寧心,行而不峻,水蛭破血逐瘀,消癥散結,二者配伍可增強溶栓通脈之功;天麻平肝熄風,清頭明目;槐米清泄肝火,涼血止血,并可清頭眩,明目;人工牛黃平肝熄風,痰開竅;石菖蒲開竅痰,理氣活血;四藥配伍,能解除肝心二經邪熱膠痰,從而使痰熱除,風火熄,肝陽自潛,臟腑功能得以平和正常。
佐以黃芪補脾益肺,升舉清陽,既可加強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更可疏導而不損正氣,為肢體功能恢復創造有利條件。使以牛膝補肝腎,通血脈引血下行而達于病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絡、熄風痰之功效。
有關專家認為,本臨床研究采用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和開放試驗兩種方法進行,科研設計嚴謹,療前可比性良好,保證了影響好轉與預后的主要因素在兩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同時采用組內療前療后自身比較和組間療效對比分析的方法,多層次觀察其療效、安全性和臨床價值,保證了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客觀性和真實性。
腦梗塞屬于缺血性腦中風的一種,是由腦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腦軟化。中醫認為風、火、痰、氣、虛為其主要病因,尤以痰、瘀為歷代醫家所重視。現代研究趨向認為,痰、瘀互阻是中風急癥的主要病機,痰熱腑實證、風痰瘀血痹阻經絡是中風急性期常見征候之一,又認為中風中經絡的病因以痰、瘀、風多見。中醫對中風的治療或祛風、或祛痰、或祛瘀,能同時針對風、痰、瘀三因的中成藥較少。另外,鑒于中藥治療作用較緩和的特性,能針對腦梗塞急性期及恢復早期的中成藥更少。
此次臨床研究表明,天丹通絡膠囊具有活血通絡,熄風祛痰之功效,治中風中經絡可同時從風、痰、瘀三因入手,對由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引起的腦梗塞(中風病中經絡)急性期和恢復早期有明顯的療效;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對心、肝、腎、造血系統無毒副作用。說明該藥辨證準確,療效確切,特色明顯,治療中風病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