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霞
(天津市化工職工職業病防治院,300050)
關鍵詞:吸煙,健康,危害
吸煙危害人類健康,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近年來,國際國內調查研究報道表明,吸煙危害遠遠超過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成為人類第一殺手。
煙草的煙霧中有上千種有害物質,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即一氧化碳,煙堿即尼古丁和煙焦油,以及氫氰酸和農藥中的殘留成份。其中一氧化碳吸入人體后,可形成碳氧血紅蛋白而影響氧合血紅蛋白的形成與釋放,結果招致人體缺氧性疾病的形成。
最近證實,香煙中尼古丁釋放多巴胺,且香煙中另外某種物質使多巴胺保持不分解,從而使多巴胺在吸煙者腦組織中保持較高水平,致吸煙者極易上癮。越吸煙越增加對尼古丁的依賴,形成惡性循環,結果降低機體活力、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可造成多臟器受損的綜合病變。
第三類有害成分就是煙焦油,其中有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化學物質,當中致癌物促癌物質很多,如3,4-苯并芘,7,12-二甲基苯蒽等。放射性同位素如210釙,14碳,40鉀和稀有金屬等。其致癌性是一方面,即使不發生癌癥,也都有很強的刺激性,能對呼吸道枯膜造成危害。
吸煙在短期內看不到危害,急性中毒的很少,因而不足以引起吸煙人對煙草危害的警惕。
目前各國科學家對香煙的危害作用正在逐步地開展深入研究,據國外資料報道,煙草中還含有毒性極高的二噁英化學物質,它是一組含氯有機物的總稱,毒物僅次于劇毒物質钚。0.1mg二噁英即可毒死一只豚鼠。二噁英使吸煙者患肺癌可能性比多氯聯苯大一萬倍,還能危害人體生殖系統及免疫系統。
吸煙對健康產生的后果:吸煙者的死亡率均比不吸煙者高。吸煙者在65歲以前,死亡危險會倍增,這種增高的死亡率與吸煙數量,吸煙開始的年齡及吸煙深度有關有資料統計,吸煙引發死亡情況九種疾病依次排列如下:在括號中數字表示同一種疾病吸煙患者為不吸煙患者死亡的倍數:① 肺癌(10.8倍);@ 慢性支氣管炎(6 1倍);③ 喉癌(5.4倍);④ 唇舌癌(4.1倍);⑤食管癌(3.4倍);⑥ 胃、十二指腸潰瘍(2.8倍);⑦膀胱癌(1.9倍);⑧心肌梗塞(1.7倍);@動脈硬化(1.5倍)。
資料表明吸煙引發的疾病是多系統多器官多癥狀的。
肺癌,有人認為絕大多數肺癌由吸煙引起。吸煙與肺癌有密切的因果關系,這是根據多國大量回顧性調查及美、英、加前瞻性研究得出的結論。
吸煙對呼吸系統的危害最為嚴重,因呼吸系統直接受到煙毒的刺激。有害物質對呼吸道內的細胞連續不斷地反復長期刺激,腐蝕而引起支氣管慢性炎癥,特別是細支氣管引發的黏膜充血、水腫、痙攣和分泌物增多等炎癥變化。發生氣管狹窄和阻塞,加速慢性炎癥的發生發展。
據最新研究,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人體內保護心血管的兩種成分,一是抑制卵磷脂、膽固醇脂肪酰基轉移酶的形成,使動脈壁上多余的膽周醇不能及時清除,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二是降低了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使血液中的多余膽固醇不能代謝消除,由此促進動脈硬化形成。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血管運動中樞,同時刺激腎上腺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痙攣,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升高。尼古丁還能增加血液里游離纖維含量,使血粘度升高,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生,眼底動脈硬化出血,脈管炎及腎動脈硬化等。
最近在美國舉行的一次國際胃腸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提出,除緊張的生活節奏和激烈的競爭外,吸煙是引起胃腸疾癥,特別是引起潰瘍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吸煙影響胃的血液流量,造成黏膜缺血,影響前列腺素合成及干擾胃腸道運動,分泌功能有,使胃液和胰液的分泌降,食欲減退出現消化功能障礙,從而出現胃、食管疾患、結腸病變、胰腺癌等一系列病癥。
另外,吸煙對泌尿生殖系統有明顯損害,可致不孕癥,尿路結石及膀胱癌。
有研究表明:到60歲及60歲以上者,只要是吸過煙者,發生急性白血病的危險比不吸煙者高兩倍,發生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危險增加三倍。
又有研究表明:吸煙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受香煙冷凝物影響,在培養基中明顯高于不吸煙者,這是煙草及冷凝物致突變研究的重要發現。
吸煙對高原成年男性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通過臨床試驗,提示長時間過量吸煙將影響紅細胞清除免疫復合物,影響紅細胞粘附圍攻腫瘤細胞的能力。
一項采用不記名問卷,對天津市部分高中男生進行生長發育指標的配比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胸圍、肺活量與吸煙呈負相關,血壓與吸煙呈正相關,從而表明吸煙是影響胸圍、肺活量和血壓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吸煙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是一種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