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在全球流行了超過200年,人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卻是近一個世紀才開始的,簡單地說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吸煙有害健康”時期
1987年11月,WHO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希望提醒人們吸煙有害健康,號召吸煙者主動戒煙。2003年5月21日,WHO的19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吸煙控制框架公約》,要求各國至少應該以法律形式禁止誤導性的吸煙廣告,禁止或限制吸煙商贊助的國際活動和吸煙促銷活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在香煙盒上用30%至50%的面積標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示。
“禁止二手煙”時期
上世紀80年代,有研究首次報告,在公共場所吸煙可對非吸煙者的健康造成危害[Science 1980,208(4443):464]。此后不斷有研究報告類似問題,促使人們意識到,二手煙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各國相繼立法禁止二手煙。如今,歐洲大陸、美國大部分州都有嚴格的法律禁止人們在公共場所吸煙。
“認識三手煙”時期
2004年,《吸煙控制》發表了多篇研究[Tob Control 2004,13(1):29;13(3):219],三手煙的危害由此進入人們的認知范圍。然而直至今日,三手煙對許多人來說仍是個新鮮詞。許多人不了解環境中潛在的三手煙對周遭非吸煙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