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孢素A可顯著地提高了腎移植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了排斥反應的發生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CsA的肝腎毒性發生率大大增加;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有些患者對環孢素CsA不敏感,時常發生排斥反應,則會影響移植腎的長期存活。另外,有些患者CsA副作用(如牙齦增生)比較嚴重,嚴熏影響生活質量。臨床試驗應用普樂可復替換環孢素CsA治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腎移植術后普樂可復替換環孢素A的臨床試驗
普樂可復(FK506)用藥方法及療效標準擬準備改換普樂可復(FK506)。患者,停用CsA,服用普樂可復(FK506)術后1年腎移植患者的起始量每天0.1~O.15mg/kg,1年以后起始量每天0.07~0.O8mg/kg。FK5。6血藥濃度;6月內10~15~g/L,6月至1年5-lOvg/I,1年后5vg/L左右。對于環孢素CsA肝腎中毒的患者,在改換FK的同時靜滴強力寧40mg每日2次,甘利欣150mg,每日2次及思美泰等護肝藥物;對于CsA不敏感和明顯牙齦增生的患者,直接改用FK對于慢性排斥反應的患者,先試行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再停用環孢素CsA而增加MMF劑量,觀察一段時間后確診腎功能無改善,即改用普樂可復(FK506)。改藥后2周判斷療效結果。治愈標準:全身癥狀消失,膽紅素及轉氨酶正常,尿量及cr恢復正常,牙齦萎縮或增生減緩;對于慢性移植物腎病的患者,腎功能有所改善或維持穩定在一定水平,而不進行性加重。
臨床試驗結果
由環孢素CsA改用普樂可復(FK506)后,環孢素CsA肝腎中毒組中16例分別在10~32d肝腎功能恢復正常,血總膽紅素由67.2士9.8/2mol/L下降至11.9±2.12/~mol/L,P<0.05;直接膽紅素由33.6土8.2~mol/L下降至2.2±0.73t~mol/I,P<O.05L間接膽紅素由34.8土9.4~MOL/L下降至9.1士1.74/~MOL/L,P<0.05;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從321.2士5.65~MOL/L下降至34.4土7.7TIMOL/L,P<0.05。僅1例經改用FK湖后血清總膽紅素仍在37-.-.49~MOI/I,CR620~780/~MOL/L,病情逐漸加重,經治療無效死亡。改用FK后5例血糖升高,分別為8.1、9.3、11.2MMOL/L,經減量和口服降糖藥物恢復正常。環孢素CSA不敏感組8例分別在11~56D腎功能恢復正常,CR由376±23MMOL/L下降至101士9MMOL/L,P<0.05,尿量正常,全身癥狀得到改善。另外3例經改用普樂可復(FK506)后腎功能仍無改善,其中1例因為大劑量激素反復沖擊而致肺部嚴重感染,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腎功能呈進行性損害過程。環孢素CSA牙齦增生組4例在環孢素CSA改用普樂可復(FK506)后,齒齦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牙齦基本恢復正常,I例經口腔手術治療并換用FK螂后,牙齦再無增生。慢性移植物腎病組2例在CSA改用FK。后,CR由431土13MMOL/L下降至198士28MMOL/L,并穩定在這一水平,已觀察15個月;其余5例腎功能進行性加重,3例恢復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2例死亡。
普樂可復是日本學者于1984年自土壤真菌“筑波鏈霉菌”的肉湯發酵物中提取的大環內酯物雖然結構與環孢素八迥然不同,但普樂可復的免疫抑制特性與CsA類似而且效力更強。隨著FK應用于臨床,人們發現:FK含有一個23環的大環內酯結構,防止排斥反應的有效劑量不到CsA的1/10~1/l00而抗排斥效力卻是CsA的10~100倍;分子式為CH。NO。HzO分子量為822D。具有高度脂溶性。水溶性極低。因普樂可復(FK506)。難溶于水,不易通過胃腸吸收,為了增加其腸管吸收,常用羥脯氨酸甲基纖維素制備成固體分散狀臨床應用。機體對FK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腸和回腸,腎移植患者口服普樂可復(FK506)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0.5~8h,平均1.5h。口服FKso。生物利用度范圍為4~93,平均為21。FKso。在體內分布廣泛,進人體內后大部分分布于血液之外的組織中,半衰期變化范圍較大,可達4~--41h,一般口服藥物后3d達穩態血濃度。FKsoe主要是由肝臟細胞色素酶P。3A同功酶在12、13、15、31位發生去甲基和羥基化來完成其代謝的,產生至少有15種代謝產物。主要產物為無活性13—0一去甲基普樂可復(FK506)和有藥理活性的31—0一去甲基普樂可復(FK506)。肝功能正常患者,代謝產物在循環中可占藥物總濃度的2O~3O%。普樂可復(FK506)經膽汁和尿排泄,動物實驗表明,主要排泄通道為膽汁,而由腎臟排泄不到1,尿中的主要形式為脫甲基產物。
同普樂可復(FK506)一樣,環孢素CsA的物理特性為親脂性,易溶于生物膜及各種脂質,在肝細胞內環孢素CsA主要位于生物膜上發揮藥理及毒性作用。環孢素CsA肝腎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乏力,尿量減少,鞏膜黃染,實驗室檢查膽紅素增高,隨著病情發展,AI.T可持續升高,同時可發生低蛋白血癥,Cr升高;且CsA肝腎中毒癥狀均與用藥劑量有關。因此監測血藥濃度非常重要。有些患者很長時間不測CsA血藥濃度。當出現臨床癥狀時,已為時太晚。從目前的研究結果[1],CsA肝腎中毒組17例中有16例病人肝腎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因而我們認為,盡管FK具有肝腎毒性,但較CsA的肝腎毒性要小的多,它不是一種可導致腎細胞壞死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典型腎毒性藥物,并且無應用csA出現的腎毒性模式。至少使用FK替換環孢素csA針對肝腎毒性,其安全性要大的多;因環孢素CsA而致腎功能惡化者,使用普樂可復(FK506)治療腎功能可獲得改善。
在環孢素CsA不敏感組的11例患者中有8例在普樂可復(FK506)替換后腎功能得到恢復,我們認為CsA治療期間發生急性排斥反應原因可能是:原來被CsA抑制的淋巴細胞發生變異后逃避抑制,使一些細胞克隆增殖,從而產生對CsA的耐受;或是由于個體差異,在不明機制的作用下,機體的藥代動力學發生變化,導致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而普樂可復(FK506)作用譜比csA寬且免疫抑制強度約為CsA的10-100倍,故可替代治療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
針對環孢素CsA明顯牙齦增生組和慢性移植物腎病組的病人,4例明顯牙齦增生的患者在普樂可復(FK506)替換后均得到治愈;而7例慢性移植物腎病的病人也有2例腎功能保持穩定。我們認為這與CsA和FKso兩者的作用機制有關,與環孢素csA不同的是,FK5o6可干擾轉化生長因子既(Transforminggrowthfactor—p,TGF—p)的表達。TGF—p可促進纖維蛋白形成和平滑肌細胞增生。而這些都與移植物慢性排斥反應密切相關。普樂可復(FK506)與TGF一既受體具有相同的結合部位,即FKBP。。FK。。。可選擇性阻斷TGF—p受體,從而干擾TGF一既的表達。而CsA無此作用,體內外試驗表明,csA是強的TGF—p促進劑,可誘導TGF—pl產生和促進其與TGF—p受體的結合叫]。
目前認為普樂可復(FK506)延緩慢性移植腎腎病腎功能衰竭進程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孢素A未能抑制任何導致慢性排斥的因素,長期使用可導致高血壓和高血脂,增加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切換成普樂可復(FK506)后,很可能解除了CsA潛在的毒副作用,從而更好地維持或改善腎小球濾過率。
(2)動物試驗表明,FK。。對細胞因子及其生長因子的作用不同于CsA,CsA和FK。對m一2及其受體IL•2R、IL一4、IL一6和IL一1o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但FK跏對IL一1O的抑制作用比CsA更強。
(3)纖維化是實質器官慢性排斥的共同特點,參與纖維化最重要的細胞因子是TGF—p,FK湖與TGF一既受體具有相同的結合部位,即FKBP,推測FK;通過競爭結合而干擾TGF一既的表達,而CsA無此作用。體內外試驗表明,CsA是強的TGF—p促進劑,可誘導TGF—J3l產生和促進其與TGF—p受體結合[3’8~10]。雖然我們對39例臨床使用CsA出現問題的患者改用FK后有一定的臨床收獲,但并不能說凡是CsA出現問題的患者均改用普樂可復(FK506)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劑量的普樂可復仍能造成肝腎毒性、高血糖等并發癥,應引起重視,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