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帕夫林白芍總苷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意義。 方法 對同時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用氨甲喋呤(5~20mg,每周1次,靜脈注射)+帕夫林(600mg,每日3次口服)治療,另一組為氨甲喋呤+雷公藤多甙(10mg,每日3次,口服)治療。 結果 兩組總有效率均為100%,顯效率分別為57%、60%。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雷公藤多甙相比,帕夫林無性腺損害的副作用(P<0.01)。 結論 帕夫林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有較好的療效,可廣泛應用。
Comparison of therapy effects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and
multiglucosidum tripterygii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and multiglucosidum tripterygii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 Randomly divide60cases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of one's group receive methotrexate(MTX)(MTX,5~20mg,intravenous injection every week)and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600mg,take oral,three times one day)treatment.The other's receive MTX and multiglucosidum tripterygii(10mg,take oral three times every day)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ll arrive100%,the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is57%and60%,the difference is not obvious(P>0.05).In comparison with multiglucosidum tripterygii,there are not side effect of gonad lesion in the patients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P<0.01).Conclusion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to rheumatoid arthritis.It can be used widely.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致殘性疾病,發病二年即可出現不可逆的骨關節破壞 [1]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慢作用藥、非甾體抗炎藥、免疫抑制劑、激素等。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療效,近二年我們將60例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分別應用氨甲喋呤+雷公藤多甙(1組)、氨甲喋呤+帕夫林(2組)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人為2000年1月~2003年2月在我院住院或門診系統治療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30例,均為女性,年齡21~66歲,其中第1組年齡21~40歲者22例;第2組年齡21~40歲者21例。
1.2 診斷 60例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診斷標準。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甲氨喋呤的用法為:每周1次靜脈注射,藥量第1、2、3、4周分別為5、10、15、20mg,每5周以后每次注射20mg。同時第1組口服雷公藤多甙每日3次,每次10mg,第2組口服帕夫林白芍總苷,每日3次,每次600mg,療程6個月。
1.3.2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后4、8、12、16、20、24周時晨僵、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療效評定:計算上述指標的改善百分數。顯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改善≥70%,有效:改善50%~70%,改善:指標改善30%~50%,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改善率。
1.2.3 不良反應 觀察治療前后血、尿常規、肝功、腎功、女性患者閉經等。
1.3.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ˉx±s表示。組間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晨僵、關節腫脹、壓痛數、血沉、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指標改變 見表1~6。
表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晨僵改變比較 (略)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壓痛關節數變化比較 (略)
表3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腫脹關節數比較 (略)
表4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沉變化比較 (略)
表5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 (略)
表6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類風濕因子變化比較 (略)
2.2 治療24周兩組療效 24周結束后第1組總有效率100%(30/30),顯效率57%(17/30);第2組總有效率100%(30/30),顯效率60%(18/30)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7。
表7 24周兩組療效 (略)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腎功無明顯差別。兩組病人均有60%左右在治療4~6周后
脫發,未處理,停止治療后逐漸恢復。治療24周后第1組有19例閉經,第2組無一例出現閉經,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3 討論
氨甲喋呤屬于抗代謝性的免疫抑制劑,這已被世界公認,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治療 [2] ,雷公藤多甙具有明顯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3] 。帕夫林白芍總甙主要成份為白芍總苷膠囊,具有抗炎鎮痛作用 [4,5] 和免疫調節作用 [6] ,帕夫林白芍總苷和雷公藤多甙應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本文中兩組總有效率均為100%,顯效率分別為57%和60%,但是雷公藤制劑有明顯的性腺毒性 [7] 。當今社會疾病的治療不僅僅是延長生命,還要在此基礎上提高生命質量。類風濕關節炎為女性多發的常見病,權衡利弊,建議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尤其是育齡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用帕夫林白芍總苷取代雷公藤多甙。
參考文獻
1 艾脈興,雷小峰.類風濕關節炎自身抗體的新認識.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2,6(6):195.
2 Weinblatt,coblyn JS,Fox DA,et al.Efficacy of low-dose methotrexat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N Engl J Med,1985,312:818.
3 Sanok A,Matsuishi J,Yu Y,et al.Suppressive effects of Triptcryginm wilfordii Hook.f.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llagen arthritis in mice.Immunopharmacology,1998,39:117.
4 魏文樹,汪文琦,王玉山,等.白芍總甙對免疫應答的調控作用.中國藥理學通報,1987,3(3):148.
5 王永祥,陳敏珠,徐淑云.白芍總甙的鎮痛作用.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88,2:6-9.
6 梁君山,陳敏珠,徐淑云.白芍總甙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0,4(4):258.
7 楊岫巖,朱旬.重視在風濕病治療中卵巢的功能.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