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術療法:
(1)避免負重、牽引、針炙、藥熏等。
(2)藥物治療:西藥一般采用血管活性藥物,止痛藥物等。中藥采取辨癥施治。
(3)電刺激治療:可以刺激骨的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但尚未在臨床廣泛運用,對最佳電流量、治療時間未定性,仍在不斷探索中。
(4)介入療法:原理是經導管直接將大劑量溶栓藥和擴血管藥,注入到股骨頭供血動脈內,較長時間維持局部藥物高濃度,使病變血管再通,應急血管開放,血供增多,繼而增加側支循環,疏通股骨頭營養血管,并促進代謝產物的清除,使壞死骨質逐漸被吸收,新骨形成,股骨頭外形得以修復,疼痛緩解,癥狀改善。(而事實上,它改善血運的作用比較短暫難于徹底解決骨壞死修復問題,而且溶栓藥物的使用有其適應證,有一定風險。)
(5)細胞因子治療(又稱基因治療):如刺激成骨細胞生長的生長因子,骨形態發生蛋白,血管生長因子等,但這些治療方法都處于研究的起步階段,真正應用于臨床尚早。
二、手術療法:
(1)髖關節周圍松解術,內收肌松解術,滑膜切除術,閉孔神經切斷術。
(2)股骨頭骨中心鉆孔減壓。
(3)經轉子旋轉切骨,改變股骨頭負重區。
(4)植骨術。
(5)帶血供的骨和肌辨移植。
(6)髖關節置換術:分單純股骨頭、全髖置換兩種(應用鋼質假體或者鈦合金假體、陶磁假體、高分子聚已稀假體、現代生物材料假體)這些材料壽命一般十年左右,費用幾萬到幾十萬(美國高達7-8萬美元)。(選擇髖關節置換術必須非常慎重,大部分學者主張60歲以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