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和體征
常見到一些惡性腫瘤的非特異性表現(如體重減輕,厭食和發熱).肝腫大,變硬并可能有觸痛是該病特有的表現.如出現嚴重的肝腫大并易觸及包塊提示病情嚴重.肝區雜音及胸膜炎樣胸痛伴壓迫性摩擦音是此病特有特征,但并不常見.少數患者可出現脾腫大,尤其是在患原發性胰腺癌的病例更易發生脾腫大.此外,該病患者往往因腫瘤種植于腹膜而伴有腹水,但除非腫瘤引起膽管梗阻,往往不出現黃疸或僅伴有輕度黃疸.在典型病例,堿性磷酸酶,γ-谷氨;D肽酶早期即可升高,或者其升高程度比其他肝功能試驗變化程度更大;血清轉氨酶的水平變化不一.在終末期進行性黃疸和肝性腦病常預示著死亡.
診斷
肝臟轉移性腫瘤在晚期病例診斷往往很容易,但病情較輕的病例診斷常較困難.各種掃描技術已廣泛用于肝臟轉移性腫瘤的診斷,而且往往有很高的價值.盡管如此,這些技術并不能發現較小的轉移性病灶,也不能有效地將腫瘤與肝硬化及其他良性原因引起的肝臟腫塊區分開.一般地,超聲波,CT和MRI掃描比放射性核素掃描更準確.現在,許多醫療中心都采用超聲掃描技術作為最初的檢查方法.在已確診患惡性腫瘤的病例也廣泛使用超聲檢查和肝功能試驗作為常規監測有無肝臟轉移灶的方法.當惡性腫瘤的治療需確定是否有擴散時作這種檢查是合理的.不過,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從而大大降低了診斷價值.
肝活檢可確診肝臟轉移腫瘤,如果懷疑發生肝臟轉移腫瘤或治療需要組織學根據時應作肝活檢.大約65%的病例經肝活檢可獲得陽性結果,另有10%的病例經吸出液體的細胞學檢查證實,而且肝活檢在超聲波檢查引導下進行時,其陽性率可增加.不過,有些專家更喜歡在腹腔鏡直視下進行肝活檢,盡管這樣做更為復雜.
治療
肝臟轉移性腫瘤的治療往往無效.全身性化療可使腫塊暫時縮小并延長生命,但對原發部位的依賴很大,而且不可能治愈此病.有些醫療中心提議對選擇性病例行肝動脈插管化療.盡管這樣做腫瘤的反應率增加,而且全身性毒性反應減少,但與靜脈化療相比,患者存活時間沒有明顯改善.肝區的放射性治療對緩解劇烈的疼痛有時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其他方面沒有療效.盡管手術切除單個肝臟轉移灶的方法并未廣泛接受,但一些外科醫生仍愿意這樣做,尤其對腸源性的肝臟轉移腫瘤.不過,對大多數廣泛轉移的病例最好還是采用姑息療法和家庭支持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