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誰不希望自己早日康復?為此,有不少人將希望寄托在各種保肝藥上。八方求醫,只為獲得治療
肝病的“靈丹妙藥”。盡管目前治療肝炎的藥物繁多,社會上各種宣傳媒體經常介紹各種“特效”保肝新藥。實際上,目前還沒有一種肝炎特效藥問世。肝炎患者除了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外,休息是一項重要措施。但休息不是躺著不動,而是遵守“‘動“與”“靜”結合的休息原則。“動”的形式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室內輕度活動等。“靜”即靜臥或靜養。這兩種休息方式還必須根據病情的輕重靈活地掌握。
>> 人休息肝休息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休息可減輕肝臟的負擔,恢復其代謝功能。因為:①臥床休息能減輕肝臟的負荷,有助于肝細胞恢復。有學者研究過,人體處于站立體位時,肝臟的血流量比臥位時減少40% o而站立活動時肝內的血流量,比站位不活動時減少了15%一20%。肝臟血流量減少,不利于肝功能恢復。②人體在活動中,代謝的增強必然會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這些物質需經過肝臟進行解毒處理,在肝功能不良的情況下,無力承擔此重任,導致肝臟不堪重負。尤其在劇烈活動,如打籃球、踢足球或從事重體力勞動之后,會產生大量乳酸:在肝細胞進行代謝時,這些乳酸可加重肝臟的病理損害,致肝細胞壞死,使病情急劇加重,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
>> 重癥者要多“靜”輕癥者要多“動”
肝炎可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癥肝炎。不同的患者掌握“動”與“靜”的程度不一。
急性肝炎:指以前從未患過肝炎,初次發病,可出現發熱、食欲不振、疲乏無力等癥狀。少數患者出現黃疽.稱為急性黃疸型。大多數為無黃疸型。急性肝炎患者,應以休息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尤其是有黃疸者必須早期臥床休息,這是治療的關鍵。急性肝炎要靜臥,原則上應臥床至上述癥狀消退以后,有黃疽者應在黃疸消退以后,才能每日起床活動1 ---2小時,而且宜在室內或走廊里散步,以不感到疲勞為限。以后可根據肝臟功能恢復情況逐步增加活動量,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等。每日午餐后仍應臥床休息1 –2小時,直至肝臟恢復正常大小,血清膽紅素在17 .1微摩/升以下,谷丙轉氨酶轉為正常方可出院,出院后仍需休息1-3個月。在肝功恢復期間仍需繼續注意,每日靜臥時間不能少于8小時,晨間或傍晚可以外出散步、早操或參加集體鍛煉,午間靜臥1一2 小時,注意勞逸結合,不宜疲勞過度,以防肝炎復發。
慢性肝炎:指患肝炎的時間超過6個月,患者反復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時常出現黃疸,消化道癥狀加重,丙氨酸轉氨酶增高,此時應強調臥床休息,待黃疸、乏力、食欲顯著好轉.病情穩定后則可下床輕微活動,但應避免過度活動,保持生活有規律性。如果食欲尚好,在加強營養的同時,應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氣功、太極拳等。適量的活動能促進食欲,增加睡眠,使之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利于肝病康復。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如果丙氨酸轉氨酶長期增高,可能是活動較多,休息不足的緣故。有些慢性肝炎患者,通宵達旦地打麻將,下象棋,玩電腦,跳舞……如此不注意休息,不僅影響肝功能的恢復,甚至會加重肝臟的損害,造成嚴重后果。
重癥肝炎:是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病情發展快,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超過正常10倍以上(正常小于17 .1微摩/升),食欲極度下降,頻繁惡心、嘔吐、厭食、腹脹,甚至發生腹水、昏迷、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其病死率可高達90%。迄今對重癥肝炎的治療仍缺乏有效的措施。此型患者更需絕對臥床休息,任何體力或精神上的負擔都可加重病情,影響肝細胞修復再生。對重癥肝炎患者來說,體力上的充分休息和心理上的平衡極為重要,可以說,預防肝炎病情向重癥發生和發展比藥物治療更有意義。
>> 心里樂肝也樂
肝炎患者除了體力上的“動、靜”結合休息之外,還應注意心理調適,保持良好的理狀態。要避免兩種極端,一種是患了肝炎自認為體質好,有本錢,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照樣參加重體力勞動或體育活動,待病情急劇加重發展成重癥肝炎時則悔之莫及。
另一種人是對自己的疾病過于緊張、焦慮,這也不利于肝炎的康復。我曾經遇見一位老師患了慢性乙肝后,整日愁眉苦臉,思慮萬千,以致夜里通宵失眠,飯也吃不下,不到半個月出現了黃疸、腹水,一查肝功能,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丙氨酸轉氨酶異常……盡管花費了很大的人力和財力,積極治療,終因病情急劇惡化而死亡。因此肝炎患者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注意心理上的合理休息,保持良好的樂觀情緒,注意合理的休息、運動、營養,加之適當的藥物治療,肝炎是完全可以康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