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美國神經病學會(AAN)、美國神經肌肉和電子診斷醫學會及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共同發布了《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處理指南》。
研究者對1960~2008年間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綜述,并依據AAN有關治療性文獻的證據分類標準對納入的研究進行分類,以明確在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患者中使用的藥物(抗驚厥藥、抗抑郁藥和阿片類等)和非藥物(電刺激、磁場治療、低強度激光治療和瑜伽等)治療在減輕疼痛及改善軀體功能和生活質量(QOL)方面的有效性。
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PDN)是典型的NP,其發生過程幾乎涵蓋了上述所有機制,因此,其臨床處理有時非常困難。美國神經病學會新近頒布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處理指南》,從循證醫學證據出發,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
抗驚厥藥物普瑞巴林被推薦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的有效藥物。其他可能有效的藥物有,抗驚厥藥加巴噴丁和丙戊酸鈉,抗抑郁藥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以及一些其他藥物,如辣椒辣素和硝酸異山梨酯噴霧劑等。阿片類右美沙芬、硫酸嗎啡、曲馬多和羥考酮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疼痛治療可能有效。在非藥物治療方面,神經電刺激可能有效。
該指南在評價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治療的效果時,不僅考察疼痛的緩解程度,亦注重調查了患者軀體功能改善及生活質量提高情況。疼痛治療的安慰劑效應多在0%~50%之間,故對治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在臨床上,應以疼痛醫學為基礎評估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治療效果,充分關注患者生活質量和軀體功能的改善情況。同時,加強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用及其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的臨床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疼痛醫學的發展,逐步揭示了神經病理疼痛(NP)發生發展的規律,即,用同種機制可以解釋多種癥狀,不同患者的相同癥狀可能由不同機制引起,多種機制可在一個患者身上共存,患者不同時期的癥狀可由不同機制引起。NP共同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改變是,細胞膜興奮性增高導致異常放電、抑制丟失、外周及中樞敏感化及出現去神經性超敏感現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