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高發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目前還不能根治糖尿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
和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在大鼠體內生長的小鼠胰腺產生功能性的胰島素產生細胞(即產生胰島素的細胞),而且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體內時,這些細胞能夠逆轉糖尿病。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1月2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rspecies organogenesis generates autologous functional islets”。
這些受者小鼠僅需幾天的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來阻止這些基因匹配的細胞遭受免疫排斥,而無需終生接受免疫抑制治療。
這種跨物種移植取得的成功提示著一種類似的技術可能有朝一日用于在豬或羊等大型動物體內產生匹配的可移植的人類器官。
為了開展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將能夠變成體內任何一種細胞的小鼠多能性干細胞移植到早期的大鼠胚胎中。這些大鼠已經過基因改造而不能夠產生它們自己的胰腺,因而被迫依賴這些小鼠細胞產生胰腺器官。
一旦這些大鼠出生和生長后,研究人員將來自這些在大鼠體內生長的胰腺的胰島素產生細胞(這些細胞簇集在一起形成胰島)移植到與形成這種胰腺的小鼠多能性干細胞存在基因匹配的小鼠體內。這些受者小鼠之前已接受藥物處理,患上糖尿病。
論文通信作者、斯坦福大學遺傳學教授Hiromitsu Nakauchi博士說,“我們發現在這些糖尿病小鼠接受少至100個這樣的胰島移植一年多后,它們的血糖水平能夠變得正常化。再者,這些受者小鼠在接受移植后僅需5天的免疫抑制藥物治療,而不是接受不匹配的
器官移植所需的不間斷的免疫抑制治療。”
在美國,大約有7.6萬人當前正等待器官移植,但是器官非常短缺。研究人員說,在大型動物體內產生基因匹配的人類器官可能能夠緩解這種短缺,并且讓移植受者不再需要接受終生的免疫抑制治療。(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