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膠囊的主要成分為守宮和金錢白花蛇。守宮,始見于《本草經集注》,為壁虎科動物無蹼壁虎(Gekkosuinhouna Gunther)或其他幾種壁虎的全體。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血分透筋達絡,既善破血散結解毒,又能通經活絡而止痛。《本草綱目》稱其能治“血積成痞,癘風瘰疬”;《本草求原》稱其“咸寒小毒,入血分,治血病……滋陰降痰,為瘰疬癥妙品,……且毒能攻毒,故治癰疽”,滋陰為其扶正之功,破瘀散結,降痰解毒為其蕩邪之效,故為本方君藥。
金錢白花蛇,為眼睛蛇科動物銀環蛇(Bungarus multie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體。“味甘、咸,性溫,有毒。歸肝經。功能祛風,通絡,止痙。用于
風濕頑痹,麻木拘攣,
中風口咼 ,半身不遂,•••••瘰疬惡瘡”(《藥典》2000年版)(歷代本草均無記載)。過去把它與蘄蛇同作藥物,都稱“白花蛇”。實際兩者并非同科動物,形狀也不同,但其功能與蘄蛇相同。其性善走竄,內走臟腑,外徹皮毛,能透骨搜風,祛風邪,通經絡,定驚搐,止瘙癢,并能以毒攻毒,《本草綱目》稱“白花蛇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驚搐、癩癬惡瘡要藥,取其內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玉楸藥解》稱白花蛇能“通關透節、泄濕驅風”,全方等藥相配合,突出了破瘀散結,解郁通絡之功。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病理研究室高進教授等應用現代醫學研究手段對金龍膠囊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明確金龍膠囊的作用機理為:
1、金龍膠囊阻滯有絲分裂:流式細胞分析表明金龍膠囊能阻滯
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抑制腫瘤細胞從S期向G2期和M期轉化,使分裂期的瘤細胞減少,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2、金龍膠囊直接殺滅細胞:細胞CT分析表明金龍膠囊可直接殺滅腫瘤細胞,并對CTX有協同作用,增強CTX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
3、金龍膠囊抑制血管生成:腫瘤的復發、轉移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也需要血液的營養供應,研究表明金龍膠囊能抑制雞胚絨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網絡形成,這是該藥防止腫瘤復發轉移、抑制腫瘤生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4、金龍膠囊影響細胞代謝:熒光偏振和核磁共振研究表明金龍膠囊可影響細胞膜流動性和細胞內Na+濃度,從而影響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能量交換和跨膜信息傳遞,大大強化了細胞的新陳代謝,有利于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5、金龍膠囊誘導細胞分化:研究發現金龍膠囊可誘導人早幼粒
白血病細胞HL-60、小鼠樹突狀細胞肉瘤DCS以及人
胃癌細胞MGC-803等腫瘤細胞系分化,其誘導腫瘤細胞分化的功能與
維甲酸相似。
金龍膠囊效果
1、抑制腫瘤生長:北京市臨床藥物研究所藥理室郝仙娣教授等進行的抑瘤實驗結果顯示,使用0.75g/kg體重金龍膠囊對小鼠
肝癌H22抑瘤率為31.8%;小鼠肉瘤180(S180)抑瘤率為36.8%;大鼠癌肉瘤Walker256(W256)抑瘤率為39.1% 。來源:《醫學論文》
2、抑制術后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劉玉琴博士等利用具有淋巴道和血道雙向轉移的小鼠子
宮頸癌U14模型,在小鼠的爪墊下移植后,待原發瘤生長到一定大小時,手術切除原發瘤后再以金龍膠囊制劑進行治療,觀察其對術后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治療作用。實驗結果表明,金龍膠囊對手術后局部腫瘤復發的抑制率為54-66%,對轉移抑制率為50-54%
3、調節機體免疫:北京市臨床藥物研究所藥理室郝仙娣教授等應用Laca小鼠研究金龍膠囊(分為9g/kg、18 g/kg、和37 g/kg三個劑量組)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三個劑量的金龍膠囊均可以明顯增強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DNFB(2,4-二硝基氟苯)誘導的遲發型過敏反應;三個劑量的金龍膠囊均增強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抗體分泌細胞的功能;大劑量金龍膠囊使荷瘤小鼠T、B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明顯增強;三個劑量的金龍膠囊均可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Mφ)產生腫瘤壞死因子的能力。
4、輔助放療化療:北京市臨床藥物研究所藥理室郝仙娣教授進行的“金龍膠囊抑瘤及配合化療減毒作用的觀察”結果表明金龍膠囊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環磷酰胺(CTX)引起的肝臟損傷、骨髓抑制等毒性反應有明顯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