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硫唑嘌呤是一種高效的非特異的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異體移植時抑制免疫排異,療效較好。也廣泛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等癥狀,但近年的研究中發現,硫唑嘌呤與皮膚癌有瓜葛,因此,服用硫唑嘌呤的患者應減少日光暴露。
硫唑嘌呤是一種高效的非特異的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異體移植時抑制免疫排異,多與皮質激素并用,或加用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療效較好。也廣泛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活動性慢性肝炎、潰瘍性結腸炎、重癥肌無力、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對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征,其療效不及環磷山胺。由于其不良反應仍較多而嚴重,對上述疾病的治療不作為首選藥物,通常是在單用皮質激素不能控制時才使用。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硫唑嘌呤與皮膚癌有瓜葛,因此,服用硫唑嘌呤的患者應減少日光暴露。
硫嘌呤類藥物(硫唑嘌呤、巰嘌呤及硫鳥嘌呤)治療炎性腸病(IBD)是否可導致患者皮膚癌危險升高一直存有爭議。2011年11月,美國《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發表了加拿大學者和奧地利等歐洲學者的兩項研究,這兩項研究顯示,IBD患者皮膚基底細胞癌發生危險升高,接受硫嘌呤類藥物治療的IBD患者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MSC)發生危險升高。
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硫唑嘌呤與皮膚癌有瓜葛。來自歐美國家學者的研究表明,硫唑嘌呤可增強患者對紫外線A的敏感性,加重紫外線A的致突變作用,增加皮膚癌的發生風險。研究者同時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風險相應增大。
服用硫唑嘌呤可導致患者體內DNA的6-硫代鳥嘌呤(6-TG)蓄積,而6-TG又會加重紫外線A(UVA)的致突變作用。研究者對DNA中含有6-TG體外培養細胞進行生物劑量的UVA照射,發現可產生活性氧,且UVA與6-TG導致基因突變具有協同作用。為更好地了解硫唑嘌呤對UVA敏感性的臨床影響,研究人員選擇5例患者,檢測硫唑嘌呤對光敏感性的影響。他們發現,如果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則導致紅斑的UVA劑量明顯降低,即機體對UVA的敏感性明顯增強,但不會影響機體對紫外線B的敏感性。
由此提示服用硫唑嘌呤患者應減少日曬,避免過多紫外線照射。特別是服用硫唑嘌呤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在服藥期間減少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的部位和時間。在日光強的正午時分應盡量避免外出,外出時必須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并在暴露部位涂上防曬霜,以降低皮膚癌的發生風險。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硫唑嘌呤較巰嘌呤相似但毒性稍輕,可致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畸胎,亦可發生皮疹,偶見肌萎縮。如果您在服用硫唑嘌呤期間有任何不適或疑問,請及時致電百濟藥師,400-101-6868,這有逾百位專科藥師為您提供免費的全程用藥指導與日常護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