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腎癌又稱腎細胞癌,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可發生于腎實質的任何部位,少數侵及全腎。腎癌的病因未明,但有資料顯示其發病與吸煙、解熱鎮痛藥物、激素、病毒、射線、咖啡、鎘、釷等有關,另有些職業如石油、皮革、石棉等產業工人患病率高。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效果不理想,而目前已有多種分子靶向藥物應用于腎癌,使得該病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
腎癌中的最常見類型,占所有腎癌的80%至85%,所有成人惡性
腫瘤的3%。每年全世界大約有208000人被診斷為RCC,超過102000人死于這種疾病。在我國,腎癌占所有
癌癥的2%~3%,在所有泌尿系統腫瘤中,腎癌是僅次于
膀胱癌的第二大殺手。根據美國癌癥學會的報告,RCC患者的5年生存率總體為60%,Ⅰ期90%~100%,Ⅱ期65%~75%,Ⅲ期40%~70%,Ⅳ期10%~20%。Ⅲ期、Ⅳ期治療效果不理想。
2006年9月14-18日,亞洲臨床腫瘤學會(ACOS)第七屆會議暨第九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拜耳公司邀請法國學者Escudier B教授介紹了即將在中國上市的腎癌治療新藥——
索拉非尼(
多吉美)的藥理特點和臨床療效。專家指出,在2005年以前,腎癌治療的選擇是有限的,索拉非尼的問世是晚期腎癌治療重大突破。
索拉非尼是一種新穎的二芳基尿素,化學名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酰脲]-苯氧基}-吡啶-2-羧酸甲胺,臨床使用的是索拉非尼的甲苯磺酸鹽。索拉非尼是由拜耳公司和ONYX公司共同研制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具有靶向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索拉非尼采取“多靶點”方式攻擊腫瘤細胞,對Raf-1激酶、B-Ra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受體、Fms樣酪氨酸激酶-3(Flt-3)和干細胞生長因子(c-KIT)均具有抑制作用。它一方面可以通過上游抑制受體酪氨酸激酶KIT和FLT-3,以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徑中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減少腫瘤細胞增生;另一方面,通過上游抑制受體酪氨酸激酶VEGFR和PDGFR,以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徑中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減少腫瘤血管生成。
臨床前研究顯示,對RENCA小鼠腎細胞癌移植模型,索拉非尼的劑量7.5~90 mg/(kg•d),顯示了很強的抗腫瘤活性,腫瘤的生長抑制率達到30%~80%。此外在臨床前動物試驗中,索拉非尼與
紫杉醇、
伊立替康、吉西他濱和順鉑等化療藥物聯合應用時抗腫瘤作用明顯增強,但毒副作用不增加。與阿霉素聯合應用時由于兩者的血暴露濃度增加而需降低劑量。
由于索拉非尼的不良反應輕微,與其他藥物聯合如干擾素、化療藥物聯合治療晚期RCC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在RCC的早期治療中,索拉非尼能夠起什么樣的作用,輔助治療研究也已于2006年開始了。除了在腎癌治療中取得了成功,索拉非尼對
肝癌、
黑色素瘤、非小細胞
肺癌等實體瘤也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