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一)臨床診斷
1.不規則的子宮旁腫塊,雙側者居多。
2.
腫瘤多為實性,表面結節狀,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或臟器粘連而固定。
3.腫瘤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出現腹水和惡病質,或有轉移灶。
4.超聲或CT檢查提示卵巢惡性腫瘤。實驗室檢查腫瘤標志物出現陽性。
(二)病理診斷
通過病理診斷可明確腫瘤的性質,以估計預后,制訂治療方案。
(三)臨床分期
1985年,國際婦產科學會(FIGO)修訂了1974年的卵巢腫瘤分期。新的分期法如下:
Ⅰ期:病變局限于卵巢。
Ⅰa:病變局限于一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水。
Ⅰb:病變局限于雙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不。
Ⅰc:Ⅰa或Ⅰb期病變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沖洗液中找到惡性細胞。
Ⅱ期: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轉移。
Ⅱa:病變擴展或轉移至子宮或輸卵管。
Ⅱb:病變擴展至其他盆腔組織。
Ⅱc:Ⅱa期或Ⅱb期病變,腫瘤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沖洗液中找到惡性細胞。
Ⅲ期: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以外種植或腹膜后淋巴結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肝淺表轉移屬于Ⅲ期。
Ⅲa:病變大體所見局限于盆腔,淋巴結陰性,但腹腔腹膜面有鏡下種植。
Ⅲb:腹腔腹膜種植瘤直徑<2cm,淋巴結陰性。
Ⅲc:腹腔腹膜種植瘤>2cm,或伴有腹膜后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Ⅳ期:遠處轉移,胸水存在時需找到惡性細胞;肝轉移需累及肝實質。
二、鑒別診斷
1.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 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形成的粘連性卵巢包塊及子宮直腸陷凹結節與卵巢惡性腫瘤相似,子宮內膜異位癥常為生育期年齡病人,有進行性
痛經,隨月經周期加重及不孕等特征予以鑒別。必要時行腹腔或剖腹探查確診。
2.盆腔炎性包塊 盆腔炎可形成實質性、不規則固定包塊,或宮旁結締組織炎呈炎性浸潤達盆壁(冰凍骨盆)與卵巢惡性腫瘤相似。盆腔炎性包塊病人往往有人工流產術、上環、取環、產后感染史。表現發熱,下腹痛,病程長,雙合診檢查觸痛明顯,應用抗炎治療包塊縮小。必要時可行包塊針刺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
3.附件結核或腹膜結核 常有結核病史,并有消瘦、低熱、盜汗、月經稀發、閉經等癥狀。腹膜結核腹水時出現粘連性腫塊,特點是位置高,B型超聲、X線胃腸造影等可幫助確診。
4.
肝硬化腹水 根據肝硬化病史,肝功能檢查結果,盆腔檢查有無包塊,腹水的性狀(查找癌細胞)等不難鑒別,必要時做超聲、CT等檢查。
5.卵巢腫瘤良、惡性的鑒別 卵巢良性腫瘤病程長,腫塊逐漸增大,常發生于單側,活動度較好,質軟,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囊性多見,病人一般狀況較好。反之,卵巢惡性腫瘤病程短,腫塊生長迅速,活動度差,質硬,表面不光滑,經三合診檢查,可觸知腫瘤存在乳頭狀結節,并伴有全身或下肢浮腫、惡病質、血性腹等表現。如有腹水可抽水作細胞學檢查。有條件可作腹腔鏡及剖腹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