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欄目介紹膀胱癌相關信息,包括膀胱癌常識,膀胱癌的治療,膀胱癌藥物以及膀胱癌患者相關生活調理等。百濟新特藥房,全國連鎖,專科經營膀胱癌用藥
一、診斷
(一)臨床診斷
1.典型的臨床表現 任何成年人,特別是40歲以上,出現無痛性、間歇性、全程血尿血時,應該想到泌尿系
腫瘤的可能,而以膀胱腫瘤最為多見。部分病人可伴有尿路刺激癥狀、排尿困難、尿潴留、貧血、下肢水腫等。
2.尿液脫落細胞檢查 找到癌細胞或BTA檢測呈陽性結果,應高度懷疑患有
膀胱癌。
3.影像學檢查 經B超、CT、MRI檢查發現膀胱腫瘤或膀胱鏡下肉眼所見或檢病理證實為膀胱腫瘤即可明確診斷。
(二)臨床分期
1.TNN分期
原發腫瘤(T)分期:
Tx:無法對原發腫瘤作出估計。
T0:無原發性腫瘤的證據。
Tis:原位癌。
Ta:非浸潤性乳頭狀癌。
T1:腫瘤侵犯上皮下結締組織。
T2;腫瘤侵犯淺表肌肉(內半)。
T3a:腫瘤侵犯深部肌肉(外半)。
T3b:腫瘤侵犯膀胱脂肪。
T4:腫瘤已侵犯下列之一:前列腺、子宮、陰道、盆壁、腹壁。
區域淋巴結(N)分期:
Nx:淋巴結有無轉移不肯定。
N0:淋巴結無轉移。
N1: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2cm。
N2: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2cm、≤5cm。或多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均≤5cm。
N3: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5cm。
遠處轉移(M)分期:
Mx:轉移范圍不肯定。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2.臨床分期
O期:TisN0M0;Ta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2N0M0。
Ⅲ期:T3aN0M0;T3bN0M0。
Ⅳ期:T4N0M0;任何T,N1~3,M0;任何T,任何N,M1。
(三)病理診斷
在膀胱腫瘤中,以惡性腫瘤占極大多數,其中90%以上來源于移行上皮細胞,而鱗狀細胞癌、腺癌及非上皮性膀胱腫瘤則少見。
膀胱腫瘤的惡性程度以"級"(grade)表示,即腫瘤分化程度。最早使用的是Broder4級法。其中Ⅲ及Ⅳ級很難區別,近年來多采用3級法:
Ⅰ級:腫瘤的細胞分化良好,其結構用核的異形性稍有差異分,偶見核分裂,通常不累及固有層。
Ⅱ級:顯示腫瘤細胞分化不良,除上皮增厚外,細胞極性消失,中等度核異形性出現,核分裂常見。
Ⅲ級:為腫瘤細胞不分化形,與正常上皮毫無相似之處,核分別多見,此級相當于Broder法的Ⅲ和Ⅳ級。一般說來,級與浸潤性成正比,Ⅰ級膀胱腫瘤發生浸潤的可能性為10%,Ⅱ級為50%,Ⅲ級為80%。
二、鑒別診斷
血尿為膀胱腫瘤的重要癥狀,其鑒別診斷主要是血尿的鑒別。
1.腎、輸尿管腫瘤 膀胱腫瘤的血尿與腎、輸尿管腫瘤相似,均可為間歇性、無痛性血尿,且可同時存在,但膀胱腫瘤90%單獨存在,膀胱腫瘤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癥狀或影響排尿,血尿開始或終末加重,可能有血塊或壞死組織。腎、輸尿管腫瘤無膀胱刺激癥狀,亦不影響排尿,血尿全程均勻,亦可能有條索狀或輸尿管鑄形血塊、無壞死組織。一般經過B超、CT掃描、MRI掃描、尿路造影檢查不難鑒別。
2.腎結核、膀胱結核 血尿在長期尿頻以后出現,終末加重,尿量少。可伴午后潮熱、盜汗、消瘦等癥狀。尿常規檢查可能查到結核病菌。膀胱內的結核性肉芽腫有時可能誤診為膀胱腫瘤。但經組織活檢可以確診。
3.非特異性膀胱炎 已婚女性較為多見,血尿突然發生,但血尿發生在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之后。
4.腺性膀胱炎 臨床表現與膀胱腫瘤相似,需經膀胱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鑒別。
5.尿路結石 主要癥狀為疼痛性血尿,一般血尿較經,多數無膀胱刺激癥狀。
6.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臟器腫瘤經放射治療后可能出現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均有放療病史。膀胱炎多在放療后兩年出現,但也有少部分在多年后出現。應用膀胱鏡等檢查可以鑒別。
7.前列腺增生 由于前列腺增生后造成排尿不暢或繼發感染,可出現與膀胱癌相似的癥狀,同時尿潴留可以成為膀胱癌的誘因。 經過細胞學檢查或膀胱鏡檢查可以確診。
8.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侵入膀胱可出現尿血、排尿困難等癥狀,經B超、CT掃描、MRI掃描以及直腸指診可以明確診斷。
9.子
宮頸癌 腫瘤侵入膀胱也可出現血尿,經婦科檢查即可鑒別。
10.其他 腎炎、藥物刺激、出血性疾病等等均可出現血尿,可根據病史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