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普瑞酮是一種新型的胃粘膜保護劑,可以提高胃粘膜組織氨基己糖的含量,促進PGE2的合成,增加胃粘膜血流,對活動性炎癥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慢性胃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確,但是,大量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它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近幾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胃粘膜防御能力的降低是引起胃粘膜損傷的重要病因,而加強胃粘膜保護因子的作用,促進損傷粘膜的修復是對慢性胃炎治療的重要環節。大量的研究證明,胃粘膜防御因素包括粘液及粘膜屏障、組織的修復、粘膜血流的改善,PGE2的細胞保護作用和促進細胞的再生等。
劉新光等的臨床試驗表明,替普瑞酮可以提高胃粘膜組織氨基己糖的含量,促進PGE2的合成,增加胃粘膜血流,作者觀察53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數于用藥l周后自覺癥狀明顯減輕,8周后經胃鏡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粘膜炎癥明顯改善,尤其對活動性炎癥的治療作用更為顯著,提示癥狀的減輕與組織病理學的改善有一定關系。
董秀云等觀察了替普瑞酮對胃牯膜幽門螺桿菌(HP)感染和粘膜防御能力的作用作者用比色法測定胃粘膜氨基己糖的含量,用w—s銀染色法檢查HP,觀察了1993~1994年中收治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結果表明,替普瑞酮能增加胃粘膜氨基己糖的含量,而麥滋林一S(復方谷氨酰胺)組治療前后氨基己糖無明顯增加。
陳勁勇等比較了替普瑞酮加雷尼替丁與單用雷尼替丁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作者對86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飯后分別服用替普瑞酮50mg,口服,一日3次,雷尼替丁150mg,po,bid,對照組單服雷尼替丁150mg,po.bid,療程均為8周,治療結束后復查胃鏡并做病理組織學檢查。
結果表明,雷尼替丁與替普瑞酮聯合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比單用雷尼替丁療效明顯提高,多數臨床癥狀顯著好轉,胃粘膜炎癥也明顯改善,尤其對活動性炎癥的治療作用更為顯著,提示兩藥合用能提高療效,臨床癥狀的減輕與組織病理學的改善有關。作者認為替普瑞酮與雷尼替丁聯合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佳,值得推廣。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使用替普瑞酮的患者偶爾出現便秘、腹瀉、口渴、惡心、腹痛等癥狀。AST,ALT值有時會輕度上升。精神、神經系統偶有頭疼等癥狀出現,遇此情況,應停藥。其他不良反應為血膽固醇值上升,臉發紅、發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