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胃炎吃什么食物好?藥補不如食補,食物和藥物一樣具有四氣五味,也要對應人體的寒熱虛實,如用之不當,不僅會食之無效,甚至還會有相反的作用。而對于胃炎的治療,辨證進行食療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胃炎是什么?炎癥比較表淺,局限在胃黏膜表面一層(不超過三分之一),稱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多表現為上腹脹痛、隱痛、鈍痛或灼痛,食欲下降、噯氣、泛酸、惡心等;而炎癥波及胃黏膜的全層,并伴有胃腺體萎縮者,則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那么,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胃炎吃什么食物好?胃炎的辨證食療方法主要為:
肝胃郁熱證:胃脘脹悶,口苦口干有異味,大便偏干,胃痛心煩,舌黃厚膩,年輕人臉上易長
痤瘡。
飲食調理:避免辛辣食物和煙酒、濃茶,少吃方便快餐、肉類和煎炸之品,多食銀耳羹、鯽魚糯米粥(鯽魚2條,糯米50克,將鯽魚去腸雜后與糯米同煮粥,早晚餐食用,宜長期服用)等。每天吃適量蔬菜水果,如苦瓜、黃瓜、絲瓜、荸薺等清熱瀉火通便食物。
脾胃不和證:進餐后胃中飽滿,打嗝泛酸,腹脹,食欲差。
飲食調理:犯病期間可喝些白蘿卜湯,或將蘿卜切細絲加花椒、大茴香炒燉,至軟爛食用;對于胃酸分泌過多者,應禁食肉湯,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胸腹脹滿、嗝聲不斷者,可選用橘皮15克,柿蒂10克,姜汁適量,水煮取汁飲用。
胃陰不足證:進食無味,口干咽燥,手腳心熱,舌紅少苔。
飲食調理:此型胃炎多見于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減少。犯病期間可進食肉湯、雞湯等味道鮮美的食物,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口干咽燥者可將鴨梨去皮去核,切片放入涼開水中,再放少許冰糖,加蓋浸泡 4 小時,口干即飲,不拘時;長期調理者,可用山藥、枸杞、玉竹等生津健脾藥煮粥;上腹脹滿者,可在粥快熟時,加玫瑰花5克,稍煮片刻食用。
脾胃虛寒證:腹脹腹滿,食欲差,乏力怕冷,受涼或吃油膩食物后易犯病,舌淡苔白。
飲食調理:避免生冷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烹調方法以燉、煨為主。虛寒體質、手腳怕冷者可多吃助陽之物,如蘿卜羊肉湯(羊肉、豌豆各100克,蘋果150克,蘿卜300克,香菜、姜、鹽、醋各少許。先將羊肉洗凈,切成小塊,香菜洗凈切成段,然后將豌豆、蘋果、羊肉、姜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煮1小時,再放蘿卜塊煮熟,加鹽即成,用醋蘸食);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者可在煮粥時加些山藥、蓮子、桂圓、紅棗等。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對于較為嚴重的胃炎,胃炎患者應及早進行藥物治療,胃藥藥物
安達、
耐信、
達喜效果較為明顯。關于胃炎的用藥,詳情可咨詢百濟藥師,可致電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