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病人由于皮膚感覺障礙,體位不能隨意變動,骨突起部位皮膚、皮下組織受壓很易發生皮膚壞死形成褥瘡,截癱病人一旦褥瘡發生后由于支配皮膚的神經營養差,再加上發熱,低蛋白血癥等因素,褥瘡便極為不易愈合,而再好的藥物也需要非常專業醫生的治療或指導,治療水平高的醫生將會存有一些褥瘡病例,因此對于褥瘡應以預防為主。
截癱病人由于皮膚感覺障礙,體位不能隨意變動,骨突起部位皮膚、皮下組織受壓很易發生皮膚壞死形成褥瘡,截癱病人一旦褥瘡發生后由于支配皮膚的神經營養差,再加上發熱,低蛋白血癥等因素,褥瘡便極為不易愈合,而再好的藥物也需要非常專業醫生的治療或指導,治療水平高的醫生將會存有一些褥瘡病例,因此對于褥瘡應以預防為主。
1褥瘡的預防。受傷后骨突部即要用軟墊(海綿墊、氣圈)保護,也可使用氣墊床、電動床或水墊等,早期需定時翻身,通常每2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要保護受傷局部,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轉,防止脊柱扭曲,而造成新損傷,翻身后尾骶部,大粗隆及骨突部位均應用軟枕或海棉塊襯墊,保持關節功能位。
2褥瘡的分期和護理:
A瘀血紅潤期:由于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可出現紅腫,組織變硬,此期用50%酒精按摩,局部避免受壓。
B炎癥浸潤期:若紅腫處繼續受壓,褥瘡范圍將擴散,常有水皰形成,消毒皮膚后可將水皰內液體抽出,不必剪除表皮,以防發生感染,局部可用紅外線照射,使局部干燥結痂。
C淺度潰瘍期:水皰潰破,局部感染,暴露真皮層,此時應將無活力的組織盡量剪除,使其不向深部發展,若創面平整,可用中藥八濕膏,珍珠八寶丹,若傷口分泌物較多,可用2%臺金氏溶液濕敷或磺胺冷霜外敷,肉芽生長過多,可隨時剪平,促使創口早日愈合。
D壞死潰瘍期:壞死侵入真皮下層,壞死組織呈黑色硬痂,痂下形成深部潰瘍或竇道,通止附著的粘液囊或骨組織,應迅速剪除壞死組織,臺金氏溶液或九一丹外用,使壞死組織迅速脫落,待創面新鮮后,再用八濕膏、長皮膏、珍珠八寶丹或復方魚肝油膏敷貼,深面經久不愈的褥瘡常采用游離植皮,切除壞死組織縫合或推進皮瓣術,護理重點應注意加強病人營養,糾正貧血,保持局部傷口清潔、干燥,以期早日愈合。
E消化道紊亂的護理:脊髓損傷后,軀體神經功能發生障礙,植物神經功能失去平衡,病人可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紊亂的癥狀;全截癱病人在傷后常出現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致使膈肌上升,下降受限,加重呼吸困難,此時應禁食3~5日,必要時胃腸減壓,肛門排氣,肌注新斯的明。對排便困難的護理要注意:
①飲食要定時、定質,多食粗纖維菜,多飲水,防止大便干燥。
②適當用緩瀉劑。
③訓練病人做自行按摩,順著結腸走向行腹壁按摩,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
④訓練反射發生排便。幫助病人定時擴張肛門,大便失禁時可用清潔灌腸法,連續灌腸1~2次,使大便1次排凈。
F高壓氧治療護理:脊髓損傷后早期應用高壓氧治療,可減少脊髓出血,水腫及缺氧狀態,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復。減壓時要注意病人保暖,開放一切引流管,輸液瓶內插入長針頭,注意用氧安全措施。
G功能鍛煉:
①早期補動活動關節,防止關節攣縮。幫助關節活動的操作由遠端指間關節向近端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下肢由趾關節、踝關節、彩關節最后至髖關節。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左右。
②急性期病人術后2~3月坐起來用啞鈴或拉簧鍛煉上肢及胸背肌肉,以后逐步練站立扶車行走,站立程序是穿戴下肢支具,先是扒床邊站,而后扶雙杠站,最后扶雙拐和雙手杖,推車練習另人扶站或自站幫助病人逐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