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壽縣帶量采購藥品目錄遴選和配送商遴選幾經反復,最終被淮南市衛計委以公文復函的形式予以叫停。
近日,一份業界流傳的《關于壽縣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配送企業項目終止招標采購的通知》顯示,壽縣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配送企業項目(項目編號:2018-CG-2026),因接到《關于印發完善安徽省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帶量采購指導的通知》(皖衛藥【2018】19號),按照本通知的規定,經研究決定,現終止該項目招標采購活動。
雖然,淮南市衛計委叫停壽縣帶量采購,是因為要求其按照安徽省此前關于“以市為單位,由市級綜合醫院牽頭組建采購聯合體,省屬醫院單獨組建采購聯合體,全省組建‘16+1’個采購聯合體”的要求,但卻使對“帶量采購”不滿已久的業內人士,找到了爆發的突破口。
而在資本市場,“帶量采購”甚至被視為醫藥界的“黑天鵝”。
“帶量采購”的歷史,可追溯到2005年,原上海市衛生局實行了公立醫院的藥品集中采購。基本思路,即“帶量采購控制價格”。
此后,“帶量采購,量價掛鉤”逐漸獲得國家層次認可,而在招采分離的背景下,實際操作中,不斷上演的“只招不采”、“二次議價”,以及企業承諾降價后,醫院卻不能兌現采購量等問題,也逐漸成了業界詬病的話題。
這也被認為,是此前(9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主導11省、市試點聯合采購消息一出,醫藥企業在二級市場股價集體“大跳水”的原因。
根據8月3日國家醫保局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座談會形成的思路——“不分質量層次,中標,70%市場份額”,本次采購將針對目前的通過
一致性評價產品,以上海帶量采購模式為藍本,通過帶量采購的方式推動藥價的下降。根據預測,這些市場經相當成熟的
仿制藥,降價幅度甚至可以達到40%。
在醫藥行業看來,這意味著,新一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大“砍價”又來了,因為價格必須要降,否則無法進入采購環節,但在“游戲規則”沒根本變化的情況下,要落實“量”,還要企業自己努力。
對此,有人擔憂:“具有巨大的尋租空間,擔心藥的質量。”有人憤憤:“大不了又死些品種和企業而已,而老百姓還是看不到任何實惠!”
特別是剛剛通過
一致性評價的企業,花費不少,質量提高了,不但漲價無望,還要降價。有業界人士甚至發出了“不做一致性評價等死,做了一致性評價在找死”的抱怨。
按照9月11日,國家醫保局主導下的試點聯合采購座談會透露出的信息,同一品種參與遴選的企業數大于等于3家的為充分競爭,價低者得,預估降價幅度為40%;2家競爭為不充分競爭,企業主動降價,并高于平均降幅,預估降價幅度為20%;僅1家競標是無競爭,談判降價,預計降幅為10%。
作為交換條件,11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沈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將拿出60%至70%的份額,給者
按照業界統計,這些都是大市場,總量超過全國的60%。這意味著,企業都不得不拿出“誠意”大幅降價。特別是對于競爭充分的品種(參與遴選企業數≥3家),如果不能獲得70%的市場份額,就只能和其他眾多企業去競爭剩下的30%。具體采購中,還要等勝出者完成70%的采購量,才有供貨機會。
政府已牢牢把握主動權。據報道,已有相關政府知情人透露,有可能降價30%都不一定能夠中標。就在座談會上,就有相關負責人對某一產品提出降價60%的要求。
更加危險的是,11省、市降價后,相關藥品的全國已經更新,在上下聯動、左右聯動的規則之下,還要遭遇更多地區的降價要求,雖然那里并沒有相應的市場份額。
雖然,業界也有人認為,國家醫保局旨在擠掉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的中間環節,只留下倉儲物流配送等成本,有望真正降低虛高藥價。但更多人認為,其中仍有大量政府干預成分,無法實現降價,只會帶來更多問題。
事實上,央視曝光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藥價虛高2000%,北京公立醫院醫生收受的藥品回扣占到中標價的40% ;漳州醫療腐敗窩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藥價的50%用于回扣;以及2016年“平安夜”的《高回扣下的高藥價》中,醫藥代表所說,自費藥品回扣普遍在30%-40% ,高回扣高價藥受醫生青睞……
都指向一個事實——通過采購,遏制藥價虛高,不僅要采用市場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市場機制要能夠起效。如果行政力量非要“越俎代庖”,就會出現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
對此,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王東進在近日撰文中就特別強調,政府在醫保戰略購買中,應主要負責構建統一開放的市場,制定市場交易規則,加強市場監管。但,“千萬不要披掛上陣、充當市場主體,直接參與購買活動。如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就非把事情弄糟不可。”
雖然,業界為“帶量采購”吵得沸沸揚揚,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3月,機構改革以來,國家醫保局已經接過了藥品招采這個“燙手的山芋”,從其日前公布的“三定”方案來看,事情似乎已有轉機。
正在組建中的醫藥價格和藥品采購司,將擔負起“擬訂藥品、醫用耗材價格和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收費等政策并組織實施,建立價格信息監測
和信息發布制度”,以及“擬訂藥品、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配送及結算管理政策并監督實施,推進招標采購平臺建設”的工作,已指向“招采合一”。
未來成效,或仍可期待。
來源:健識局 原創:冷婧
本文為轉載,我們不對其內容和觀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