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寶海 劉冬云 (泰安市中心醫院 山東泰安271000)
史鳳錦 (泰安東平縣人民醫院 山東泰安271300)
【摘 要】目的 研究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應用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作用。方法 按入院先后編號,隨機分成二大組,即對照組、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治療組。對照組按傳統三項對癥三項支持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恩經復4μg 肌注qd、高壓氧30min qd ,療程14 天。臨床觀察的指標為患兒臨床癥狀(抽風、呼吸、意識障礙、肌張力異常、吸吮反射、擁抱反射) 消失和生理反射恢復時間、頭顱CT 的改變和隨訪結果。結果 臨床癥狀、體征、腦CT檢查、NBNA 測定及隨訪等各項指標均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 < 0. 01。結論 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應用治療缺氧缺血性腦病效果優于傳統治療。
【關鍵詞】 缺氧;缺血;新生兒;腦病;恩經復;高壓氧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是由圍產期缺氧所致的顱腦損傷,是新生兒死亡和嬰幼兒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不僅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并且是我國傷殘兒童重要病因之一,影響到我國優生優育國策和民族素質。傳統治療主要為吸氧、鎮靜、止痙、降顱壓等三項對癥、三項支持治療,但療效不理想,國內外學者都在尋找一種有效的、使用方便的方法來治療HIE。為此,我們將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應用,以觀察療效,探索出更為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
1 材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均為我院2001 年1 月~2005 年1 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兒HIE ,共140 人,其中,中度組67 人,重度組73人[1] 。按接診順序編號,根據隨機排列表法各分為常規治療組、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組,各組間其它臨床因素如胎次,胎齡,性別,體重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意義。
1. 2 診斷標準 參考1996 年《中華兒科雜志》杭州會議制定的標準。
1. 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臨床癥狀或體征改善和原始反射恢復時間、治療前后腦CT檢查、NBNA20 項行為神經測定。
1. 4 隨訪方法 治療后12 個月時隨訪一次。主要觀測體格發育,記錄有無神經系統的癥狀和體征,如腦性癱瘓,癲癇,聽力障礙等,精神運動發育商(DQ)。
1. 5 統計學處理 各樣本均數采用x ±s ,組間差異性檢驗采用F 檢驗,有效率分析采用χ2 檢驗。
1. 6 材料和儀器 (1) 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恩經復: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2)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01 研究所研制的嬰兒高壓氧艙。(3) NBNA 行為神經測定:采用鮑秀蘭制定的20 項測定方法。
2 結果
2. 1 臨床癥狀、體征(見表1)
表1 臨床癥狀、體征治療后對比表
|
呼吸 |
抽風 |
肌張力 |
意識 |
吸吮反射 |
擁抱反射 |
對照組(n = 68) |
92. 5 ±6. 4 |
81. 6 ±7. 9 |
172. 5 ±10. 7 |
153. 5 ±11. 5 |
109. 5 ±7. 9 |
108. 4 ±8. 1 |
治療組(n = 72) |
85. 8 ±6. 3 |
72. 4 ±4. 6 |
162. 4 ±9. 5 |
139. 7 ±8. 6 |
96. 5 ±9. 1 |
90. 2 ±5. 7 |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 < 0. 01。
2. 2 腦CT檢查
判定標準: ①正常:腦白質皮質低密度灶充分吸收,腦溝回及腦室系統正常。②異常:低密度灶部分吸收,低密度灶無吸收,廣泛存在的腦室擴大,基底節病變。結果見表2。
表2 各組治療后CT結果例數正常異常異常率( %)
|
例數 |
正常 |
異常 |
異常率(%) |
對照組 |
68 |
41 |
27 |
39. 71 |
治療組 |
72 |
54 |
18 |
25. 00 |
χ2 = 87. 55 , P < 0. 01。
2. 3 NBNA 測定結果 結果見表3。
表3 各治療組前后NBNA 評分結果
|
治療前 |
一療程后 |
28 天后 |
對照組 |
26. 23 ±1. 74 |
33. 56 ±2. 13 |
36. 25 ±2. 25 |
治療組 |
27. 35 ±1. 59 |
38. 67 ±1. 79 |
39. 85 ±1. 54 |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 < 0. 01。
2. 4 隨訪結果 見表4。
表4 各組12 月齡DQ 值、腦癱、癲癇、體格發育不良發生(異常) 率
例數 |
DQ ≥83 |
腦癱 |
癲癇 |
DQ < 83 |
體格發育不良 |
異常率( %) |
對照組68 |
40 |
7 |
8 |
8 |
5 |
41. 18 |
治療組72 |
55 |
5 |
4 |
5 |
3 |
23. 61 |
注:χ2 = 7. 27 ,P < 0. 01。
3 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是新生兒窒息后的嚴重并發癥,病情重,病死率高,不僅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而且是我國傷殘兒童重要病因之一,可產生永久性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智力低下、癲癇、腦性癱瘓、痙攣和共濟失調等[2] ,HIE 的常規治療主要是:三個支持,三個對癥。三個支持指1. 維持良好的通氣功能。2. 維持腦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3. 維持血糖在正常的高值。三個對癥指1. 控制驚厥。2. 控制腦水腫。3. 消除腦干癥狀[3] 。神經生長因子(NGF) 是機體重要的神經營養因子之一,它能促進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分化,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加快神經系統損傷后的修復。目前的研究表明,中樞膽堿能神經元和某些運動神經元在損傷(缺氧、神經毒、病毒感染、機械損傷) 時,NGF 可以提供保護、減輕傷害的程度,并且促進相應神經纖維的再生和功能修復。神經生長因子可使感覺神經元和交感神經元增大,加快有絲分裂,使神經細胞數目增加并誘導神經纖維定向生長。它還能增加神經元存活數量,刺激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發育,增加神經纖維在支配靶區的密度,對受損傷的神經元有保護作用。高壓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 醫學至今約有150 年的歷史,但近30 年來在臨床上才獲得較廣泛的應用,近年又擴展到新生兒科領域。高壓氧主要的作用機理是提高氧分壓,改善組織供氧,改善腦組織代謝,促進腦損傷修復,防治腦水腫,改善腦循環等作用。兩者作用機理不一樣,合用可提高療效[4] 。
在本組資料中,通過表1 ,2 可看出對照組與治療組相比較,差異顯著;從表3~4 的結果看亦有相類似的結果。而NBNA 通過不同時期的結果,亦顯示恩經復與高壓氧聯合治療優于傳統治療,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顯著。隨訪結果亦說明聯合組療效好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組.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 ,15(6) :379 - 380
2 韓玉昆,許植之,虞人杰主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9 - 31
3 沈惟堂.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病機理的研究.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5 ,10(2) :69
4 Kristian T , Kuroda S ,Siesjo BK. Mechanisms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 the mitochondrial hypothesis revisited. In :Robertson JT ,Nowak TS Jr ,eds. Frontier in cerebrorascular Disease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Armonk ,NY:Futu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7 ,261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