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歷摘要
患者,男,53歲,主因患
白癜風7年,后背部皮膚起水皰伴瘙癢2個月就診。患者于7年前開始患有白癜風,曾先后用過多種中、西藥物治療,皮損一直未消退。平時精神壓力較大,較少參加社會活動。近1年來由于經濟原因未再堅持用藥治療,2個月前開始于背部起水皰,瘙癢明顯,水皰不斷增多。體格檢查:前額、雙眼角外側、上下唇及雙手指伸面、雙小腿伸側皮膚均可見大小不等的色素脫失斑,邊界清、不規則,無明顯癥狀。右側口腔頰黏膜見一小潰瘍。頸部及前胸、腹部皮膚見散發的小水皰,背部見散發的紅斑、水皰以及潰破后結痂皮損,水皰如黃豆及綠豆大小,尼氏征陽性。輔助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未見異常,于右上臂水皰處取材做病理,直接免疫熒光檢察,表皮棘細胞間有C3沉積。診斷:天皰瘡。治療:給予口服強的松60mg/d,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補達秀0.5g,每日2次。外涂酚爐甘石洗劑等治療,水皰逐漸消退,無新發皮損。激素逐漸減量至15mg/d維持,在治療期間部分面部及雙上肢白癜風皮損也有所減少。
2 討論
白癜風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皰瘡也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本例患者患白癜風7年后又出現天皰瘡,兩種疾病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現臨床罕見,國內未見有同類報道。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患者精神因素有關。患者患白癜風7年未愈,平時精神壓力較大,較少參加社會活動,容易產生抑郁、焦慮心理,臨床上約有2/3的患者皮損在精神緊張時產生或擴大,精神因素進一步導致或加重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亂,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耐受、內分泌代謝等出現異常,使機體對自身組織產生免疫反應,出現組織損傷和生理功能障礙。免疫學的特征表現在細胞免疫的紊亂和體液免疫的亢進,患者存在多種免疫學異常,如T、B淋巴細胞產生調節異常,細胞因子分泌調節異常及其他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異常,而這些異常則可導致各種自身抗體的產生,從而引發疾病。本病例兩種病因尚不明確,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1期;《白癜風伴發天皰瘡1例》;張連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