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不清,治療非常困難。我們從2004年開始用自體表皮細胞體外培養移植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了32例靜止期白癜風,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目的:探索自體黑素細胞移植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治療白癜風的方案。
方法:用自體黑素細胞體外培養,并用發皰法移植聯合NBUVB治療靜止期白癜風,與單純黑素細胞移植治療靜止期白癜風療效比較。
結果:自體黑色素細胞移植聯合NBUVB治療靜止期白癜風32例,共移植105塊,總有效率98.0%。單純黑素細胞移植治療靜止期白癜風25例,共移植82塊,總有效率91.5%。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自體黑色素細胞移植聯合NBUVB照射治療白癜風安全有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57例靜止期白癜風患者系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或門診病例。均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1]。入選病例按隨機單盲原則分為2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15~46歲,中位年齡31.5歲;病程2~20年,中位數8.3年;局限型9例,節段型5例,散發型19例;有家族史5例;共移植105塊,平均每塊4 cm2。對照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齡14~38歲,中位年齡28.9歲;病程1.8~21年,中位數8.9年;局限型2例,節段型2例,散發型21例;有家族史1例;共移植82塊,平均每塊4 cm2。2組患者治療前3個月無激素治療史,排除器質性疾病及
瘢痕體質。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共移植105塊。正常頭皮部位淺層取皮0.5 cm×0.5 cm大小,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細胞懸液,然后接種到含RPMI 1640培養基培養瓶中,2~3 d換液1次,隔日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1次,共照射120 min,總劑量為14.4 J/cm2。觀察生長情況,進行黑素細胞計數與傳代,一般傳至4代80%融合時(此過程約需15 d左右),用含有小牛血清的生理鹽水終止,并用生理鹽水將細胞懸液調至(0.3~0.5)×105個/ml濃度。移植區常規消毒后用負壓吸引發皰法處理(表皮移植
白癜風治療儀BY11,山東神思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工作負壓1.8 kPa,40 min后水皰形成。抽取皰中的大部分滲液,再由原針孔處注入黑素細胞懸液,注射密度按照250~1 000個/mm2移植到發皰區內[2]。移植黑素細胞約12 h內即開始貼壁生長。患者于移植后3 h開始照射紫外線,隔日1次,初始劑量0.25 J/cm2,以后每次增加30%~40%。8周后觀察療效。對照組:共移植82塊。細胞培養與移植方法同治療組,進行移植后不做紫外線治療。8周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判斷標準 按1995年全國色素學病組制定的療效標準對移植效果進行評定:痊愈:白斑全部消失,恢復正常皮膚。顯效:白斑部分消失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皮損面積≥50%。有效:白斑部分減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皮損面積≥10%而<50%。無效:白斑無變化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皮損面積<10%。有效率(%)=(痊愈+顯效)/總塊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近期療效 治療第8周后,治療組有效率(98.0%)高于對照組(9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治療8周后2組效果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遠期療效 隨訪6個月,其中治療組2例患者5塊自體黑素細胞移植區出現色素變淺現象,無復發及新發病例。對照組1例患者3塊自體黑素細胞移植區出現色素變淺現象,無復發及新發病例。所有患者均未發生感染。
3 討 論
白癜風的藥物治療效果多不滿意。1982年美國Eisinger等[3]首先在含有TPA(120十四酰佛波醇13乙酸酯)、霍亂毒素(CT)與5%胎牛血清的MEM培養液中培養黑素細胞獲得成功,1987年Lerner等[4]首次應用培養的自體黑素細胞移植治療白癜風獲得成功。此后國內外相繼開展此類研究、應用。而NBUVB現已廣泛應用于白癜風的治療,其生物學機理如下:(1)刺激黑素細胞的增殖和移行,當黑素細胞吸收UVB能量后,還可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加速酪氨酸的氧化和聚合,使黑素合成增加。(2)可以促進角質形成細胞釋放促黑素細胞增殖分化的因子如內皮素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3)UVB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使移行及增殖的黑素細胞免受破壞。
本結果表明,采用自體黑色素細胞移植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有許多的優勢:(1)自體黑色素細胞體外培養可以用較少的源表皮獲得更多的黑素細胞;(2)損傷小,僅以環鉆取頭皮部位淺層皮膚0.5 cm×0.5 cm大小,無須縫合;(3)較異體黑素細胞移植減少了排異風險[5];(4)傳統黑素細胞培養基中通常含有TPA、CT與異丁基甲基黃嘌呤以促進黑素細胞增殖,而TPA具有潛在性促
腫瘤的作用,而我們不僅僅改良了培養基,也未添加TPA,從而降低了誘發腫瘤的風險;(5)在黑素細胞培養時加照紫外線,培養出的黑素細胞較未照紫外線的黑素細胞明顯活躍,表現為雙極或三極細胞,多極細胞明顯增多,黑素細胞樹突明顯延長,數量明顯增加,細胞輪廓較明顯,移植活性更強,有效率(98.0%),較其他自體黑素細胞移植報道(有效率80%左右)明顯提高[6~8];(6)移植后即進行紫外線照射,不僅可促進創面愈合,還可促進黑素細胞生成,提高治愈率。二者聯合治療明顯提高了白癜風治療的有效率。
雖然以往治療靜止期白癜風的方法很多,但是均很難短時間內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甚至多數患者無效。而本方法適用于所有靜止期白癜風患者,無論平整或凹凸部位均可進行治療,觀察結果表明,臨床有效率也有顯著提高。缺點是費用相對較高,細胞培養的實驗室要求嚴格。另外,Puri等[9]報道白癜風患者非皮損處的黑素細胞也有缺陷,其繁殖能力相當于正常人的25%~50%,且局部皮損處自身功能紊亂,可能是我們隨訪6個月后部分患者移植后出現色素變淺的原因之一。
參考來源:《疑難病雜志》2008年7月7卷7期;《自體黑素細胞移植結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 白癜風臨床觀察》;王根會,雷明君,趙云夕,馮蘭珍,劉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