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是皮膚損傷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機能失去正常的約束控制,持續處于亢進狀態,以致膠原纖維過度增生的結果,又稱為結締組織增生癥,在中醫上稱為蟹足腫或巨痕癥,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增生性瘢痕是瘢痕的早期癥狀之一,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增生性瘢痕。
一、何為增生性瘢痕
皮膚損傷愈合后,瘢痕仍繼續增殖,即可發展成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突出皮面,形狀不規則,高低不平,潮紅充血,質地實韌。有灼痛和瘙癢感,于環境溫度增高,情緒激動,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時癥狀加劇。增生往往延續幾月或幾年后才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表現為突起高度減低,顏色轉暗,充血消退,變軟。有些最終可以平復,痛癢癥狀也大為減輕或消失。增生瘢痕,好發于損傷深度僅及真皮的創傷,如深2度燒傷和切取厚的中厚度片的供皮區創面等,偶爾亦見于較深的創傷和手術切口。
二、病因
局部因素,包括異物、炎癥、牽拉等。異物,如落入預防創口內的灰塵、滑石粉、棉花纖維、線結及某些化學物質等。此外,還有細胞破壞后所析出的角質素。炎癥,如創面愈合前因長期裸露感染,肉芽組織過度增長,深2度燒傷創面愈合后瘢痕內包裹的殘存毛囊或腺體組織所引起的反復發作的感染等。牽拉,如與皮膚天然紋理、皺褶一致,或在關節部位的瘢痕,不斷地受到牽拉,甚至破潰,以后反復破潰愈合。這些局部因素的刺激,都可導致瘢痕的增生。 全身因素,如青壯年,婦女,尤其是孕婦和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易發生增生瘢痕,而極少見于老年入,這可能與雌激素及垂體內泌素分泌旺盛有關。此外,種族、遺傳、身體素質等因素亦與瘢痕增生有關但確切機制,尚待進—步研究闡明。
三、如何預防
1、瘢痕體質的人應盡量減少受傷的機會。患有
痤瘡、毛囊炎、癤腫時,不要強行擠壓,更不要應用有強烈刺激的藥物如強酸、強堿等,以免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應在醫生指導下安全用藥。
2、急診外傷的病人,在排外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應盡可能求診整形醫生進行清創縫合或組織缺損整復,將瘢痕形成的因素減至最小。
3、 整形手術應嚴格遵守手術無菌原則,手術切口應沿皮紋或皮膚張力線方向,應位于相對隱蔽的部位。手術者應動作輕柔,器械要銳利,盡可能采用細針細線。保持創口內清潔無異物。縫合應對位準確,堅持無張力縫合原則。
4、 患者術后應避免日光暴曬,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及豆制食品。應了解瘢痕形成及防治常識,積極配合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