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有特征、慢性、復發率高、至今無根治良方的炎癥性
皮膚病。其病因尚不清楚,不過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生與遺傳、感染、免疫、代謝及內分泌等方面有關。臨床上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紅皮病型4種類型。其治療方法有多種,療效也不同。筆者采用奇經療法治療銀屑病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目的:探討奇經療法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應用奇經療法,在銀屑病患者的特定穴位和反射區應用穴位按壓、梅花磁針和增效墊外敷治療。 結果:治療組22例,臨床控制11例,占50%;顯效6例,占27.3%;有效3例,占13.6%;無效2例,占9%;總有效率達81.8%。治療組與對照組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奇經療法對銀屑病有較好的療效,是一種有效的外治法。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42例觀察對象,均為我院門診初診患者,按隨機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齡最大53歲,最小25歲,平均35歲;病程最長21年,最短1.5年,平均5.5年;其中尋常型10例,膿皰型5例,紅皮病型5例,關節病型2例;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最大52歲,最小23歲,平均42歲;病程最長20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6.4年;其中尋常型7例,膿皰型5例,紅皮病型6例,關節病型2例;兩組資料病情與一般情況差異無顯著性。
1.2 診斷標準 (1)好發部位:頭皮、四肢伸側、膝肘對稱發生;(2)皮疹特點:銀白色鱗屑、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3)特殊的病理改變,病程慢性,多為夏輕冬重,反復發作。
1.3 治療方法 [1] 治療組:取穴:雙乳點(乳突后下1橫指凹陷處)、雙頸7(風池穴下方近發際壓痛處)、雙頸2(肩井穴前下2橫指,三角肌內側壓痛處)、雙頸1穴(后正中線旁開1.3寸,后發際下1橫指壓痛處)、雙頸5穴(大椎至肩胛骨上角連線中點)、雙頸6穴(胸鎖關節下緣壓痛處)、頸3穴(右委中上1寸)、頸4穴(右足三里下3寸)、頸9穴(第3~7胸椎棘突間隙的壓痛處)、神闕(臍中央)、雙血海(屈膝,大腿內側,髕骨內上緣上2寸)、雙涌泉(在足底部,曲足時足底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2/3交點上)。患者取坐位,頭前傾15°,醫者位于患者背部。先在雙乳點、雙頸7、雙頸1、2、5、6、頸3、4、9穴、神闕、涌泉穴點按彈撥約2min,然后用梅花磁針的梅花狀面對著皮膚,點按上述穴位各1min左右。再貼敷北京伯鴻醫藥科技發展中心提供的增效墊,將增效墊內注入適量的醋或清水打濕均勻備用,13#增效墊貼敷雙乳點、頸1、頸7、頸2、頸5、頸6,雙乳點、雙頸1穴各加貼1枚磁針;4#增效墊貼敷頸3、頸4、頸9、血海;1#增效墊貼敷神闕;10#增效墊貼敷涌泉。穴位彈撥點按1次/3d,增效墊7d換1次,1個月為1療程。對照組:僅按常規口服維A酸制劑依曲替酸0.75mg/(kg·d),持續服用1個月,并配合外用糖皮質激素藥。
1.4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治療后皮損明顯減少。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
2 結果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22例,臨床控制11例,占50%;顯效6例,占27.3%;有效3例,占13.6%;無效2例,占9%;總有效率達90.9%。對照組20例,臨床控制9例,占45%;顯效5例,占25%;有效2例,占10%;無效4例,占20%,總有效率達80%。療效評價,見表1。
表1 奇經梅花磁針灸綜合療法治療銀屑病療效分析表 (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歲。全身皮膚彌漫性皮損5年,加重4個月。皮損遍及全身,有錢幣大小,多分布在肘、踝關節處,皮損彌漫性潮紅、浸潤、表面有大量鱗屑,口鼻黏膜充血發紅,伴有關節痛。并于1999年4月來我院接受奇經療法治療,奇經療法臨床檢查:雙乳點(++)、雙頸7(++)、雙血海(++)、頸3(+)。臨床診斷:紅皮病型銀屑病。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散結。先通過點按彈撥雙乳點、雙頸7、雙頸1、2、5、頸3、4、9穴、神闕、涌泉穴約2min,然后用梅花磁針的梅花狀面對著皮膚,點按上述穴位各1min左右。雙乳點、雙頸1、2、5穴13#增效墊貼敷,雙乳點、雙頸1穴各加貼1枚磁針;4#增效墊貼敷頸3、頸4、頸9、血海;1#增效墊貼敷神闕;10#增效墊貼敷涌泉。穴位彈撥點按1次/3d,7d換1次增效墊。通過上述治療,1周后關節疼痛明顯好轉,皮損減少。1個月后無明顯皮損。隨訪至今無復發
4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銀屑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種免疫介導性疾病。祖國醫學認為,銀屑病外因風寒熱燥毒邪,侵襲肌腠;內因多由稟血熱,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等。總之,病初主要表現在血分變化,包括血熱、血燥、血瘀等;病久則反映在臟腑功能上的盛衰,其中以肝、腎兩臟最為突出。常規的中西醫療法,口服維A酸制劑一是副作用大,激素類藥對此病雖有良好的療效,但患者承受的痛苦較大。二是禁忌證較多,使患者日常生活無所適從。奇經療法正是吸取了中醫的精華和西醫的先進經驗,是一種集眾家之長的自然療法,吸取中醫穴位點壓、按摩、藥物穴位導入、多磁極強磁場刺激穴位的綜合診療技術。運用梅花磁針、增效墊、敷貼特定穴位和穴位點壓治療而達到增強機體自我調節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與自我防御及修復能力,通過調節肝腎功能,而達到補益肝腎,祛風除濕。針對病因,點壓頸1、2、5、6、9、血海穴而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散結。在對銀屑病的體表反映區的診療中,在運用經絡學說和現代信息醫學理論完美結合,研究內臟器官病變在體表反應時,發現銀屑病都存在內外特殊聯系—反應點,且反應點與病變組織器官、與經絡的走行有關。當對反應點施行彈撥點按手法治療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神經末梢的敏感性,抑制不良信息,傳遞良性信息而調整臟腑功能。本療法所用頸部奇穴,可調節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調整肝腎功能,及通過交感神經—腎上腺軸改善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血海穴是治療牛皮癬的常用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散結作用。梅花磁針具有鎮痛、消腫、抗炎的作用,增效墊有調和脾腎、疏利肝膽之功。本法中西互參,雙管齊下,可使機體免疫力提高,脾胃之氣調和,提高機體痛閾,加快血液循環,恢復機體的自我修復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臨床研究表明,奇經療法是治療銀屑病的一種有效的新方法,但對本病的臨床機制和療效有待進一步提高。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3期;《奇經療法治療銀屑病22例療效觀察》;張鴻泰 李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