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自擬白疕湯對
銀屑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236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20例)予自擬白疕湯口服,對照組(118例)口服
迪銀片。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8.33%,對照組總有效率78.45%,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結論:自擬白疕湯為治療銀屑病的一個有效方劑。
資料與方法
銀屑病患者23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20例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8~78歲,以20~50歲為主,病程1周~40年;進行期62例,靜止期58例。對照組116例中,男62例,女54例;年齡9~75歲,以25~50歲為主,病程1周~35年;進行期60例,靜止期5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治療組:辨證論治,自擬白疕湯方藥為,生地30g,丹皮15g,大青葉30g,白茅根30g,白花蛇草20g,丹參30g、蟬蛻15g,僵蠶15g,烏蛇15g,黃芪30g,甘草10g。
血熱證(相當于進行期):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皮膚潮紅,皮疹多呈點滴狀,新皮疹不斷出現,瘙癢明顯,常伴口干舌燥,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治宜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方用自擬白疕湯加槐米20g,土茯苓30g。
血燥證(相當于靜止期):皮疹色淡,原有皮損部分消退,鱗屑較多,皮膚干燥。苔少,脈緩或沉細。治宜滋陰養血潤燥,方用自擬白疕湯加玄參20g,麥冬20g,首烏30g。
毒熱證:全身出現彌漫性潮紅,大量脫屑;或全身泛發皮疹為密集的,似針尖大之病久多見虛實夾雜,以
腎虛為本,濕熱為標、瘀血為慢性過程的病理反應,故出現腎之陰陽俱虛等復雜的證候特點,因此治療必須采用綜合治療方法,才能不顧此失彼。筆者根據臨床治療經驗認為,清熱利濕是先導,如方中大劑量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白茅根等清熱解毒、利濕,前列腺感染與前列腺的慢性充血二者互為因果,長期的慢性炎癥使腺管梗阻,分泌物排泄不暢,加重了局部組織的損害,因此活血化瘀是重點,方中甲珠、三七、丹參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使腺
管通暢。由于病程長、反復纏綿難愈,故出現腎之陰陽俱虛等復雜的證候,故用黨參、黃芪、牛膝、肉桂等扶正調整,結合外陰清潔,局部坐浴按摩,促進局部的功能恢復,療效更捷。
表淺膿皰。治宜清熱解毒、涼血護陰,方用自擬白疕湯加公英30g,玄參20g,黃連10g,麥冬20g,每日用藥1劑,水煎取300ml,分2次早晚服用。
對照組:予迪銀片,成分為活性多肽、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等。每日2次,每次5片。兩組療程均為90天。
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皮疹完全消退。②顯效:皮疹消退70%以上。③好轉:皮疹消退30%以上。④無效:皮疹消退<30%或無變化。
結 果
治療組120例中,痊愈88例(73.33%),顯效18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8.33%;對照組116例中,痊愈50例(43.10%),顯效15例,好轉26例(22.41%),無效25例(21.55%),總有效率78.4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
例:患者,男,38歲,2006年11月20日初診。患者于2006年10月“扁桃體炎”發熱后,周身出現丘疹、紅斑、伴瘙癢,且逐漸加重,故來診。查:頭部、軀干、四肢散在和密集小米粒至甲大丘疹、紅斑,上覆鱗屑,易剝脫,可見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屬血熱證,治宜祛風清熱、涼血解毒為主,方用自擬白疕湯加山豆根10g,每日1劑早晚分服。服藥半個月后,皮疹大部分消退,顏色變淡,皮膚略顯粗糙,上方加入玄參20g,麥冬20g,繼服1周,痊愈。
討 論
中醫認為銀屑病平素血熱感受風邪侵襲,搏于肌膚,郁而化熱,久則耗傷陰血,而致陰虛血燥,或經脈阻滯氣血凝集,肌膚失養。臨床上根據銀屑病的病理特點,自擬白疕湯辨證論治。方中烏蛇、蟬蛻、僵蠶祛風通絡止癢;生地、丹皮、白茅根清熱涼血,生地還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使表皮細胞內DNA的合成率亢進轉化為降低;大青葉、白花蛇草清熱解毒,大青葉含有效成分靛玉紅,具有干擾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合成代謝,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抑制表皮細胞過度增殖;白花蛇草對機體免疫促進和抑制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丹參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黃芪補氣益衛固表,現代藥理研究,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病毒作用;甘草調和諸藥。自擬白疕湯治療銀屑病,未發現不良反應,近期療效較高,復發率較低,是目前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來源:《中國社區醫師》2009年10月11卷20期;《自擬白疕湯治療銀屑病120例療效觀察》;王玉 孔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