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紅斑鱗屑性慢性
皮膚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遺傳、感染、免疫、代謝與內分泌障礙可能與發病有關,季節的改變、受涼、受潮、精神創傷、外傷、手術及預防接種可能是發病的誘因[1]。筆者從2005年用蒙醫名醫傳統方治療銀屑病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病例資料
1.1 一般資料
28例患者,男18例,女10例,15歲以下2例,15~25歲16例,26~50歲6例,50歲以上的4例。職業:農牧民18例,干部7例,學生3例。病程最長5年,最短20天。
1.2 診斷
根據損害有特征性的銀白色鱗屑,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軀干,慢性病程及易復發,有以上表現診斷可以確定。
2 治療
2.1 治療原則
堅持殺“粘”燥“協日烏素”為主,同時根據病情,健胃,促進新陳代謝,以通絡、散瘀為原則。
2.2 治療方法
2.2.1 內服藥
(1)早:土茯苓湯(土茯苓300g,金銀花、茜草、枇杷葉、草烏芽(制)、文冠木、訶子、梔子、白云香、葡萄干、黑云香、銀朱各5g,細研末。)2~5g開水沖服。(2)午:古古樂―嘎日迪―15(云香十五味丸)2g口服。(3)晚:曾燈―9,4g口服。
2.2.2 外用藥
(1)興安阿拉坦阿給(蒙名)散500g,水煎洗患處。(2)巴豆500g,硫磺350g,斑蝥300g,紫鉚250g,白云香200g,朱砂200g,水柏枝15g,石花100g,皂角15g,日德卜(藏名)5g,雄黃15g細研末敷患處[2]。
3 結果
3.1 療效判斷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及皮膚損害消失,無復發。 顯效:癥狀、體征好轉,皮膚損害60%~90%恢復正常。無效:連續治療35天癥狀、體征及皮損無好轉。
3.2 治療結果
治愈18例,占66%,顯效,8例,占28%,無效2例,占7%。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28歲,牧民,2002年患銀屑病在外院治療1年余,未見效而于2003年11月來本院就診,首診時查體:全身皮損為淡紅
色斑丘疹,表面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刮去鱗屑可露出發亮的薄膜,刮去薄膜則有點狀出血。脈弦滑、舌苔紅,根據上述癥狀認為“協日烏素”過多,氣血運行受阻,“協日烏素”客于皮膚以致血燥瘀而發病。每早給予:土茯苓湯2g開水沖服,午:口服古古樂―嘎日迪―15味2g口服,晚:曾燈―9,4g口服,同時用興安阿拉坦阿給散500g,水煎溫湯反復洗患處后涂以巴豆為主的外用藥。2天后好轉,連續治療45天后痊愈。至今未復發。
例2:患者,男,24歲,農民,于2004年,因受潮而發病,在外院診斷為銀屑病經治療未見效,于2004年11月來本院就診,首診時全身皮膚均有典型的斑丘疹,四肢伸側為主,互相融合成大斑塊。脈弦數,舌苔薄白。根據上述情況認為本例因受涼受潮以致“協日烏素”過多客于皮膚引起。以燥“協日烏素”為目的。早:土茯苓湯3g,開水沖服,午:口服古古樂―嘎日迪―15味4g,晚:曾燈―9,4g口服,同時水煎興安阿拉坦阿給散500g,反復洗患處,涂巴豆為主外用藥。連續治療2日痊愈,至今未復發。
5 討論
蒙醫認為銀屑病主要因“粘”“協日烏素”過多以致客于皮膚,影響氣血運行而瘀血引起,故本組病例堅持殺“粘”燥“協日烏素”為主,同時根據病情健胃,促進新陳代謝,給以通絡、散瘀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故認為用
蒙藥治療銀屑病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參考來源:《中華醫藥雜志》2006年1月6卷1期;《用蒙藥治療銀屑病28例》;哈斯希
和日,席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