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又稱急性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皰疹性
皮膚病。發病期間,患者會出現多種不適癥狀,神經疼痛最明顯,使人寢食難安,影響生活質量。一旦發病,應及早正確治療,加強有效護理,爭取盡早痊愈。我院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護理及健康教育獲得滿意療效。現將相關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目的:探討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護理及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的帶狀皰疹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5例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25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比較分析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顯效率為88%,略高于對照組的80%,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臨床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入選病例為2008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門診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50例,均符合符合帶狀皰疹的臨床診斷標準[1],且既往均無
糖尿病和神經病變癥狀,無神經阻滯禁忌證。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治療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20~72歲,平均(42.3±3.6)歲;病程3~11d,平均(5.5±0.4)d;皮疹發生部位:頭頸顏面部10例,上肢2例,下肢3例,胸腹部1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0~70歲,平均(42.1±3.3)歲;病程3~10d,平均(5.2±0.3)d;皮疹發生部位:頭頸顏面部11例,上肢2例,下肢3例,胸腹部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①患處疼痛劇烈,甚至難以忍受,坐臥不安,患者呻吟,取保護性體位,附近淋巴結腫痛[2].護理人員應同情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溫暖;分散注意力,年老病人讓其家屬陪伴;穿寬大衣褲,防止衣服過小磨擦患處增加疼痛;氣溫高時可暴露患處,免去衣服磨擦[3];協助病人采用保護性體位以減輕疼痛;遵醫囑應用止痛藥及神經營養藥。②若患者皮損處化膿、疼痛加重,體溫升高,白細胞升高。護理人員應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局部如有破損應及時換藥、保護創面不受感染;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觀察體溫變化及遵醫囑抽血查白細胞。③若病毒侵犯患者眶上神經,皰疹累及眼部。眼部分泌物多時可外用鹽水沖洗眼部,如有角膜潰瘍禁用沖洗,可用棉簽擦除分泌物每日2~3次,防止眼瞼粘連[4];角膜、結膜受累時,注意做好眼部護理,囑病人不宜終日緊閉雙眼,應活動眼球,并交替抗病毒眼藥水和抗生素眼藥水滴眼,每2小時1次;告知患者洗臉面巾要保持清潔,勿讓污水濺入眼內。角膜皰疹有破潰,要防止眼球受壓,滴藥時動作輕柔。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①由于帶狀皰疹起病較突然,病程較長,患者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情緒、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注重對患者講解該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鼓勵患者,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特點之一,患者因疼痛難忍致使自身高度緊張、脾氣急躁、飲食不安,護理人員應耐性傾聽患者的傾訴,向患者解釋該病疼痛是由病毒感染侵犯神經所致,說明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盡快消除疼痛癥狀[5].③向患者列舉成功病例,激發患者以樂觀、自信的心理正確對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1.3 觀察項目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2個月后隨訪患者情況并判定臨床療效,標準如下,顯效:皮疹干涸結痂,無新皮疹出現,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皮疹干涸結痂,無新皮疹出現,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皮疹無改變或有新皮疹出現,臨床癥狀不減輕[6].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顯效率為88%,對照組為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1488,P>0.05)(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3.討論
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潛伏在體內再發,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后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7].帶狀皰疹患者一般可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但亦有反復多次發作者。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帶狀皰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為嚴重。治療原則是止痛、抗病毒、消炎、保護局部預防繼發感染。護理要點是保持皮損局部清潔,防止失明等并發癥。而常見護理問題包括疼痛的護理,感染患者的護理及有視力減退危險的護理[8].本研究觀察組在以上幾點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顯效率為88%,略高于對照組的80%,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的皮疹消退時間及疼痛消失癥狀分別為(11.6±1.0)d、(3.7±0.3)d,都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筆者認為宣傳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極為重要:①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歷御疾病的能力。②預防感染[9].感染是誘發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節,寒暖交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癥應積極給予治療。③防止外傷。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老年患者應注意避免發生外傷。④避免接觸毒性物質。盡呈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性藥物,以防傷害皮膚,影響身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⑤增進營養。老年人應注意飲食的營養,多食豆制品,魚、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質的食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疾病。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結論為: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臨床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來源:《帶狀皰疹的護理及健康教育》陳華珍,《醫學信息》2010年2月5卷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