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經及皮膚的
皮膚病,相當于中醫文獻中“纏腰火丹”、“纏腰龍”,俗稱“蛇串瘡”,老年人多發。本人應用自擬除濕補氣活血湯治療老年人帶狀皰疹43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除濕補氣活血湯治療老年人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老年帶狀皰疹患者8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治療組在止皰、止痛、結痂、痊愈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的痊愈率、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除濕補虛活血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有效、安全。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選擇 病例選自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皮膚科門診病人,符合以下標準者:①年齡≥60歲。②出疹前一般先有輕度發熱、疲乏無力,周身不適,局部皮膚感覺過敏等前驅癥狀。③皮損表現:先發生不規則的紅斑,繼而出現群簇性丘皰疹,很快發展為綠豆大不的水皰,少數為血皰性。④皮損在神經行走區域呈現帶狀分布。⑤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痛。所有病例均符合診斷標準。
1.2 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患者85例,男61例,女24例,年齡63~78歲,病程最短1d,最長6d;皮損位于頭面部9例,上肢14例,腰背胸腹60例,下肢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兩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除濕補氣活血湯組成:茯苓15g、澤瀉10g、梔子10g、黃芩15g、柴胡10g、白術10g、黃芪20g、牛膝12g、赤芍12g、延胡索10g、紅花6g.水煎內服,每日一付;15d為一個療程。對照組:阿昔洛韋片400mg,每3次/d,爐甘石洗劑外搽皮損;15d為一個療程。
1.4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癥狀、皮損消失,皮膚感覺無異常;好轉:癥狀、皮損基本消失,仍有局部疼痛;無效:癥狀、皮損無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止皰時間、止痛時間、結痂時間和痊愈時間見表1;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見表2.
3 討論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本病的發生常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和某些誘因(如外傷、預防接種、手術等)有關[1].老年人帶狀皰疹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這與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大,病人抗病能力降低、以及老年人的神經組織修復過程較慢[1]有關。且老年人易發生神經痛,病程可遷延難愈;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老年患者常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有些病人皮損消失,而后遺神經痛持續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可見治療老年人帶狀皰疹的關鍵在于控制神經痛和有效治療神經痛。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起效時間比較(略)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略)
帶狀皰疹的中醫病因病機[2]主要為情志內傷,肝經郁熱,火毒熾盛,夾風邪上竄頭面而發;或兼脾虛濕蘊,夾濕邪下注而發于陰部或下肢,而老年人臟腑功能日漸衰退,血虛肝旺,濕滯血行不暢,經絡阻塞不通,致疼痛難忍,病情纏綿難愈。顏氏等[3]的研究表明:氣血失調、氣虛血瘀是人體衰老的主要機制,主要表現在微循環障礙、血液流變性的改變,以及各個主要臟器的血管形態變化等一系列改變,因而導致神經、內分泌、免疫、全成代謝功能以及主要臟器功能紊亂等變化;由此可見,老年人帶狀皰疹的主要病理表現為氣虛、濕滯、血瘀等方面;濕是帶狀皰疹發病過程中的主要病理,濕滯必致血液運行不暢,而致血瘀;而老年人多存在有氣虛血瘀;氣虛、血瘀、濕滯并存,致經絡不通而致疼痛。
除濕補氣活血湯中茯苓、澤瀉能健脾除濕,消除濕邪之粘滯,有利于改善血液的運行,也有助于經絡的疏通;梔子、黃芩、柴胡能清熱利濕,進一步加強祛濕的力度;牛膝、赤芍、延胡索、紅花能活血通絡止痛;黃芪、白術能健脾補氣,加強活血通絡的作用。故全方有健脾除濕,補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
治療結果顯示,除濕補氣活血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在止皰、止痛、結痂、痊愈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明顯統計學意義。而治療的痊愈率、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可見盡早運用除濕補氣活血湯治療老年人帶狀皰疹,能有效地打破其病理狀態,所以起效快,能有效縮短病程,有利于控制疼痛和減輕疼痛,且無任何不良反應。
(參考來源:《除濕補氣活血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觀察》韓平,《中國熱帶醫學》2008年9月8卷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