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診治 自2001年8月以來,在我們接診的帶狀皰疹患者中,發生在坐骨神經區域部分曾被誤診為其他疾病,現將記錄資料完整、診斷明確的31例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56~81歲,平均55.2歲。在醫院骨科、普外科及
風濕病門診誤診者24例,在診所及社區門診誤診者7例;被誤診為腰椎間盤脫出繼發
坐骨神經痛18例,誤診為原發性坐骨神經炎3例,誤診為急性腰扭傷4例,誤診為坐骨結節滑囊炎2例,誤診為梨狀肌綜合征2例,誤診為下肢風濕性肌纖維炎2例。其中1例誤診為腰椎間盤脫出繼發坐骨神經痛者行潑尼松龍局部痛點封閉后又再次誤診為注射處感染,4例再次誤診為皮膚按摩藥水過敏性
皮炎。確診時間最短者5天,最長者8天。
1.2 方法與結果 確診后28例均給予阿昔洛韋0.5g及黃芪針20ml分別加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3例伴有
糖尿病者將上述藥物加于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所有病例中除8例伴糖尿病及
高血壓者外,其余23例同時給予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加于輸液滴壺內,最長用藥時間7天。全部病例均給予聚肌胞針2mg,肌注,每日1次;消炎痛25mg、維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同時用酞丁胺噴霧劑,每日2次皰疹局部噴霧。輸液治療用藥最短5天,最長10天。全部病例確診后,經及時治療,皰疹大多都于5天后開始干涸萎縮結痂脫落,神經痛癥狀逐漸減輕至消失。其中5例確診時間較晚并伴有糖尿病者曾遺留有中、輕度后遺神經痛。
2 討論
帶狀皰疹系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皮膚神經所致,其臨床常見者皰疹好發于胸背腰腹部,即肋間神經支配區域內約占帶狀皰疹中之53%,發生于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的帶狀皰疹,即腰骶部神經約占11%[1],此特殊部位的較少見的帶狀皰疹,其發病早期特別是局部皮膚皰疹尚未出現前極易誤診,其誤診的原因大多與患者只有腰骶部及下肢的神經痛而缺乏皮膚皰疹,以及非皮膚?漆t生對坐骨神經區域這一特殊部位的帶狀皰疹缺乏認識有關,故容易失去在皰疹發生的早期即病毒復制期及時應用抗病毒藥治療的機會,往往由于神經纖維及神經細胞受病毒的毒性破壞作用而導致后遺神經痛的發生,有些甚至由于誤診而使患者遭手術之苦。我們體會到,發生在坐骨神經區域的帶狀皰疹大多為老年患者,在足量應用抗病毒藥阿昔洛韋的同時,早期適量用地塞米松等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有緩解神經后根及神經節處的炎癥,減輕疼痛和預防皰疹后遺神經痛的作用[2]。在我們觀察的病例中并無由此導致病毒播散現象的發生。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3期;《坐骨神經區域帶狀皰疹31例誤診分析》;王水電,包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