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并發
帶狀皰疹臨床上并不少見,我們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00— 2006年6年間住院的腎臟病合并帶狀皰疹(kidney disease with herpes zoster,KDHZ)患者共28例并隨機抽取同期資料完整的非腎臟病性帶狀皰疹(nonkidney with herpes zoster,NKDHZ)住院患者30例作對照,報告如下。
目的:比較腎臟病合并帶狀皰疹(KDHZ)與非腎臟病性帶狀皰疹(NKDHZ)的臨床特點及對治療的反應。
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重點比較KDHZ與NKDHZ兩組患者臨床特點與治療反應的不同,從而了解腎臟病及其用藥對帶狀皰疹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和治療等方面的影響。
結果:KDHZ組與NKDHZ組比較,在前驅癥狀、皰疹面積和神經疼痛程度方面無明顯差異。在KDHZ組中其它發生皰疹部位上較NKDHZ組有顯著差異。KDHZ組最具特征性的表現在于出疹時間和皰疹后神經痛(PHN)程度。
結論:KDHZ組出疹時間比NKDHZ早,尤其在疼痛后出疹明顯少于NKDHZ組。NKDHZ組PHN程度明顯重于KDHZ組。KDHZ組結痂較晚,住院時間較長,KDHZ組出院時大部分患者無PHN后遺癥,與NKDHZ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6年間共收治KDHZ住院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齡18~70歲,平均45.4歲。其中
腎移植術后11例、慢性腎功能不全8例、狼瘡性
腎炎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4例(所有病例均有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藥物史,15例發病時正在使用)。隨機抽取同期NKDHZ(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18~76歲,平均52歲。兩組均有皰疹伴疼痛,除KDHZ組有尿檢異常和(或)腎功能不全外,性別比、年齡、吸煙史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由專人逐一檢索查閱,根據設計表格登記有效信息。我們根據皰疹分布是否過腋中線及分布部位是否超過1個部位將面積簡單分為大小兩級,根據患者描述記錄將疼痛分為輕、重兩級。以發病至皰疹全部結痂為病程周期。我們采用病例對照研究,重點比較KDHZ與NKDHZ兩組患者臨床特點與治療反應的不同,從而了解腎臟病及其用藥對帶狀皰疹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和治療等方面的影響。
1.3 統計學方法 分類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組間均數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 KDHZ組與NKDHZ組比較,在前驅癥狀、皰疹面積和神經疼痛程度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在KDHZ組中因部分入選病例發病時同時有多個部位皰疹,故在其他發生皰疹部位上較NKDHZ組有顯著差異(P<0.01)。KDHZ組最具特征性的表現在于出疹時間和皰疹后神經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程度。KDHZ組出疹時間比NKDHZ早,尤其在疼痛后出疹明顯少于NKDHZ組。NKDHZ組PHN程度明顯重于KDHZ組。兩組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帶狀皰疹臨床表現比較(略)
2.2 治療結果 兩組皰疹病例以發病至皰疹全部結痂為病程周期,其時間分別為:KDHZ組(16.3±7.6)d,NKDHZ組(12.7±3.6)d(P<0.01)。出院時仍有PHN者KDHZ組2例, NKDHZ組10例(P<0.01)。由此可見KDHZ組結痂較晚,住院時間較長,KDHZ組出院時大部分患者無PHN后遺癥,與NKDHZ組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所致,VZV屬DNA病毒,嗜神經性,正常人群中約70%為VZV攜帶者,VZV可在脊神經后根神經節中潛伏。帶狀皰疹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性別、種族、遺傳易感性、外源性疫苗接種、細胞免疫異常、外傷、心理壓力以及免疫毒素暴露等。
腎移植術后及慢性腎臟病由于免疫抑制治療和(或)體內免疫蛋白減少,尤其是當免疫抑制過度或腎臟病合并營養不良時VZV易被激活而發生帶狀皰疹。本組患者中28例發病時,有15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和)免疫抑制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表現,這些是誘發VZV感染發病的主要原因。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腎臟病本身免疫失調及其使用各類免疫抑制藥物是各種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的重要基礎,因此腎臟病患者易發帶狀皰疹感染。
由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具有親皮膚和嗜神經性,因此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指急性帶狀皰疹患者皰疹消退后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者,但在所觀察的KDHZ組出院時大部分患者無PHN后遺癥,與NKDHZ組有顯著差異(P<0.01),作者考慮這一現象與KDHZ組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有關。有學者資料表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病人的神經組織受到病毒的廣泛而嚴重損害,后根神經節脫水、退變、神經節和外周神經細胞數量顯著降低,尤其是有髓鞘的粗神經纖維軸突減少及纖維化,后根神經節內也可發現慢性炎性細胞浸潤現象。糖皮質激素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炎癥的各個階段均有顯著作用,并能抑制炎癥后期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的增生,防止粘連及
瘢痕形成,對中老年患者早期短療程、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可以減少
神經損傷,避免發生嚴重的神經痛綜合征。無明顯禁忌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的短期應用,可有效降低PHN的發生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在所觀察的KDHZ組患者皰疹結痂較晚,整個病程周期較NKDHZ組長,此現象與KDHZ組中腎移植術后及慢性腎臟病常有合并營養不良及免疫抑制治療較強,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同時減弱,降低了機體對病毒的抵抗力,使皰疹病毒感染趨向嚴重,這可能是這組患者病程較長的主要原因。
參考來源: 《臨床軍醫雜志》2008年2月37卷1期;《腎臟病并發帶狀皰疹發病特點的臨床研究》;胡玉清,梁萌,許樹根,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