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
皮炎為嚴重型藥物性皮炎,起病急,常伴有寒戰、高熱,患者全身皮膚脫屑呈鱗片狀或落葉狀,手足部則呈手套或襪套狀剝脫,炎性顯著,重癥患者可因全身衰竭或繼發感染而死亡[1]。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21例患者,現將護理配合介紹如下。
目的:探索并積累治療剝脫性皮炎的護理經驗。方法:對21例剝脫性皮炎的患者,實施嚴格的保護性隔離,預防感染,正確的心理疏導,加強皮膚、黏膜的護理及合理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結果:21例患者治療后,6例痊愈出院,占28.57%;11例病情得到控制好轉出院,占52.38%;1例轉院治療,占4.76%;3例因其原發病自動放棄治療出院占14.29%。 結論:對剝脫性皮炎患者實行嚴格的保護性隔離,加強皮膚、黏膜的護理,正確的心理疏導及合理飲食指導,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保證。
1 臨床資料
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齡20~87歲,平均53.6歲,住院時間3~19天,平均13.8天。本組5例患者過敏源明確,16例繼發于藥物過敏(具體藥物不詳)。本組患者入院時20例表現為不同程度全身廣泛性皮膚潮紅、腫脹、水皰、糜爛,尤以頸部、胸腹部為重。另外1例因
皰疹外敷中草藥致皮膚過敏,表現為頸部、雙上肢、上半身軀干的皮膚潮紅、腫脹、水皰、糜爛、大片皮膚剝脫、糜爛面有黃色分泌物。其中12例患者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糜爛,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水腫。21例患者均有不規則發熱,體溫37.5~38.9℃。其中4例有原發病
糖尿病,1例新發現糖尿病,4例有原發病慢性腎功能衰竭,3例有原發病
痛風性
腎病,2例有原發病
銀屑病,2例有原發病肝功能損害,1例伴有心功能不全等,5例合并有3種以上原發病。所有患者均及時去除病因及停用一切可疑藥物。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并抗過敏治療,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時補充營養成分,精心的皮膚護理及合理飲食指導。21例患者治療后痊愈6例,占28.57%,好轉11例,占52.38%,轉院治療1例,占4.76%,因其原發病復雜而自動放棄治療3例,占14.29%。
2 護理
2.1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 因患者不規則發熱,需及時監測生命體征,高熱時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予藥物降溫。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顏色,有無新發皮損、皮膚紅腫,皮膚剝脫有無減輕,滲液有無減少,口腔黏膜糜爛表面有無好轉,眼結膜充血、水腫有無消退,分泌物有無減少。了解原發病史,觀察原發病的癥狀有無好轉或加重,并詳細做好病情記錄,為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本組有11例患者入院第7天眼瞼水腫、結膜充血、皮膚腫脹開始消退,糜爛表面日漸收斂縮小。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長時間、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要注意觀察副反應,是否有腹痛或黑便等。
2.2 心理護理 剝脫性皮炎病人起病急,病情較重,經常反復,病程較長,且皮膚瘙癢癥狀明顯,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
和日常生活。況且由于患者對本病知識了解不多,一旦住院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本組5例患者因治療時間長,一活動皮膚剝脫疼痛,不敢活動,再加上治療費用大,因此對生活、治療都失去信心,表現為情緒低落,拒絕治療。針對這些心理狀態,我們耐心、反復與病人溝通,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鼓勵病人傾訴內心的感受,減輕病人心理負擔,安定病人情緒,操作時動作宜輕柔、準確,生活護理更應細心周到,尊重病人,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并介紹本科以往的治療經驗及成功病例,向患者說明疾病的過程,使其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水平,端正對待疾病的態度。逐漸取得患者的信任, 從而消除患者顧慮,配合治療和護理。
2.3 建立良好靜脈通道 建立靜脈通路,保證患者用藥。由于病人都有大面積表皮脫落,靜脈穿刺及固定都非常困難,為了避免反復穿刺加重皮損及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淺靜脈留置針的方法,靜脈輸液時盡量不使用止血帶,不用膠布固定或膠布固定應避開皮損,用繃帶作環形固定。
2.4 預防及控制感染 感染是剝脫性皮炎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一旦出現,患者很可能出現敗血癥,全身衰竭而死亡。
2.4.1 嚴格執行保護性隔離 因患者全身廣泛皮疹、水皰、皮膚脫落、滲出較多,人體的天然保護屏障已被破壞,這時加強消毒隔離、防止繼發感染是最關鍵。因此最重要的是做好保護性隔離:病人盡可能安置在單間,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溫濕度適宜(溫度22~24℃,濕度50%~60%)。適中的溫濕度有利于皮膚干燥,減少滲出。限制探視人數,限制有任何感染的人探視。病室空氣消毒,每天2次,每次30min,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1000 mg/L含氯消毒液拖地2次,每周做空氣監測。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嚴格無菌。專人護理,固定醫療用品,減少進出病房次數,既能保證病人充足的休息,又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被褥和棉墊、衣服均應高壓滅菌,并為純棉制品,質地柔軟,及時更換滲濕的床單和紗布墊。勤修剪指甲并修平,防抓傷皮膚。
2.4.2 皮膚護理
2.4.2.1 皮損的護理 剝脫性皮炎的皮損護理是至關重要的治療手段,能有效地保證治愈和預防感染的發生[2]。病人采用暴露療法,由于全身大部分皮膚脫落,表皮顯露對冷空氣較敏感,在進行護理換藥操作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壞死上皮及時清除,無菌剪刀剪去翹起上皮,糜爛面用0.05%洗必泰液清洗創面,然后用生理鹽水清洗,再外涂聚維酮碘軟膏,每天2次。糜爛面感染用3%雙氧水液清洗創面,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然后用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濕敷或3%硼酸溶液濕敷。及時清理脫落的痂皮及脫屑,保持床單干燥、整潔柔軟,每天更換2次,污染時隨時更換。定時翻身,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發生褥瘡,在身體受壓部位墊消毒棉墊或海綿墊。本組中有5例患者因為疼痛不敢活動,致臀部及尾骶部經常受壓,大部分皮膚剝脫潰破,有大量滲液滲血,每1~2h協助患者變換體位1次,潰破處滲液逐漸減少,使臀部及尾骶部皮膚保持干燥,控制皮損發展,促進皮膚恢復。
2.4.2.2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每天用溫涼開水清洗皮膚1次,皮疹無潰破可交替涂爐甘石洗劑及皮炎平軟膏,病人如有明顯皮膚發癢,應避免搔抓皮膚,予采取有效止癢措施。適當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鎮靜脫敏,外擦無刺激的止癢劑,如爐甘石洗劑等,以免影響飲食及睡眠。潮濕的皺裂部位予撲5%硼酸粉保持干燥。清理創面時盡量保護水皰,勿使其破裂,大皰未破者,在無菌操作下抽皰液。用已消毒的支被架支起被子,以減少被褥與皮膚創面的摩擦,進行全身暴露干燥療法,四肢置于適當伸張位,利于通風。
2.5 黏膜護理
2.5.1 眼部護理 本組患者有12例眼結膜充血、水腫、分泌物較多,每日用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洗凈,教育患者不要用手揉眼睛,并用地塞米松磷酸眼藥水及泰利必妥眼藥水交替滴眼,每日2次,睡前涂四環素眼膏。
2.5.2 口腔護理 12例口腔黏膜糜爛,進食較困難,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及創面,每天2次,再用朵貝氏液漱口,每日3~4次,口唇予涂碘甘油,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損傷黏膜出血或加重疼痛。
2.5.3 外陰部護理 本組2例因外陰部皮膚大塊糜爛、剝脫,為減少尿液的刺激,防止感染,我們采用了留置尿管,每日用0.02%呋喃西林500ml沖洗膀胱,并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濕敷外陰,再在外陰部涂擦紅霉素眼膏,每天2次。保持患處清潔,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2.6 飲食護理 急性期的病人,口腔黏膜糜爛較重,加上大面積皮膚剝脫,滲出,散發大量熱量及丟失大量蛋白質,造成低蛋白血癥。飲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低脂肪的流食為主,宜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熱燙的食物,根據病情選擇易吞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開始予純牛奶、豆漿、蔬菜汁、果汁、無渣雞湯,根據病情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軟食,鼓勵多飲水,以促進毒物排泄,防止因較多滲出而引起的失水現象。通過飲食護理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必要時給予靜脈滴注氨基酸、
人血白蛋白或輸血漿,加速治愈。
2.7 健康指導 對治療好轉出院病人,指導其定時定量服藥,并在家做好皮膚護理,預防皮膚感染,鞏固治療,不適隨診。在痊愈初期,要避免使用肥皂和熱水擦洗,也要防止直接暴露于陽光下,保持皮膚清潔,宜用溫水洗浴,勤換內衣褲。避免用力摩擦皮膚和黏膜,以防損傷皮膚。要堅持服藥,防止自行停用激素類藥物引起反彈,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用藥后出現皮膚瘙癢、紅斑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指導患者出院后切記不可再接觸過敏藥物,在門診病歷寫下致敏藥物名稱,交與患者或家屬保管。囑患者在今后就醫時應帶病歷并告知醫生,不要再使用導致本次重癥藥疹的致敏藥物,對結構類似或同一類藥物也要慎重。
3 討論
剝脫性皮炎是某種藥物進入人體后,引起全身皮膚和黏膜發生彌漫性潮紅、腫脹、發熱、脫屑等一種最嚴重的藥物皮炎。重者可伴發支氣管肺炎、肝腎功能不正常、皮膚感染,甚至敗血癥。本組患者經過有計劃制定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3],并在常規清洗創面基礎上加用聚維酮碘軟膏、聚維酮碘屬碘伏類消毒劑,其中的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為表面活性劑,有助于溶液對物體的潤濕和穿透,從而加強碘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減少滲液,促進創面修復,促進肉芽組織生長[4],有利于藥疹創面愈合,縮短了療程,減少并發癥發生,降低病死率。本組患者在院時未發現敗血癥、肺部感染等并發癥,但3例因其原發病復雜而自動放棄治療,1例轉院治療。對該病的預防宣教、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其療效及預后,如本組1例患者因服用多種藥物出現皮膚瘙癢、紅斑仍繼續用藥3天,致重度剝脫性皮炎,另外1例患者曾服用甲硝唑過敏,仍再次使用,致剝脫性皮炎。嚴格執行保護性隔離,預防感染是護理剝脫性皮炎的關鍵,而恰如其分的飲食指導和正確的心理護理,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保證。
參考來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年4月31卷2期;《21例剝脫性皮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陳妙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