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003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開展了應用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男性
尖銳濕疣的臨床研究,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目的:探討減少尖銳濕疣復發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別用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甲組)治療、二氧化碳激光治療(乙組)和液氧(-196℃)治療(丙組)男性尖銳濕疣,并做療效對比和復發率觀察。結果:甲組治愈率90.4%,乙組治愈率57.6%,丙組治愈率31.8%,甲組與乙、丙組療效比較差異在統計學上均有非常顯著性(P<0.001),乙、丙組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追蹤觀察9個月末三組復發率,甲組10.6%,乙組41.3%,丙組47.7%,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乙、丙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男性尖銳濕疣可以除去尖銳濕疣臨床表現的病灶,改變閉合潮濕環境,減少尖銳濕疣的復發機會,且方法簡便有效,治療成本低,安全性高,無特殊不良反應,是臨床上根治尖銳濕疣有效的治療方法。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男性尖銳濕疣患者 300例,年齡18~66歲,平均32歲,均有不同程度包皮過長,病程1~5個月。皮損位于龜頭、尿道口、冠狀溝、包皮內外版、包皮系帶部位。隨機將患者分為三組;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法治療(甲組)100例,單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乙組)100例,用液氮(-196℃)冷凍法治療(丙組)100例。
1.2 治療方法 甲組:術前常規備皮,局麻下行包皮環切術,盡量切除疣體,對不能切除的病灶加用二氧化碳激光徹底去除殘留病灶,創面用凡士林紗布及消毒紗布包扎,同時予抗感染止痛及己烯雌酚對癥處理,術后第3天拆除凡士林紗布,暴露創面,用1‰的新潔爾滅或雙氧水消毒創面,術后1周拆線。乙組: 局麻后單純用二氧化碳激光法去除疣體,治療過程中用濕棉簽拭去碳化組織,創面外涂龍膽紫,同時抗感染、止痛及對癥治療。 丙組:局部常規消毒,以液氮(-196℃)為制冷源,根據疣體大小選擇形狀大小適當的凍頭,將制冷后的凍頭與皮損表面緊密接觸冷凍1~2min以皮損結成冰球,冰霜超過周圍正常皮膚2~3mm為止,反復2~3個周期。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為皮損完全消失,6個月內治療部位無疣體重新生長,無新疣體出現。復發為排除再感染,治療局部又有疣體生長或出現新的疣體。隨訪時間為術后第1周、術后第2周、術后1、3、6、9個月。 觀察三組治愈率及9個月復發率情況,用χ2檢驗對三組治愈率進行統計檢驗。
1.4 結果
1.4.1 治療結果 三組患者除26例失訪外,余274例結果見表1。甲組94例,痊愈85例(90.4%);乙組92例,痊愈53例(57.6%);丙組88例,痊愈28例(31.8%)。經χ2檢驗比較三組治愈情況,甲組與乙、丙組療效比較差異在統計學上均有非常顯著性(P<0.001),乙、丙組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1 三組療效比較(略)
1.4.2 復發率比較 見表2。對9個月末三組復發率經χ2檢驗兩兩比較表明,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方法可明顯降低術后尖銳濕疣的復發率(10. 6%),優于單純用二氧化碳激光方法治療組(41.3%)及液氮(-196℃)冷凍治療方法治療組(47.7%),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乙、丙組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2 三組復發率比較(略)
2 討論
尖銳濕疣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近年來發病率迅速上升,僅次于
淋病居我國性病第2位[1]。表現為潛在感染、亞臨床感染、增生性皮損及局部環境病毒污染等不同臨床形式。潛伏感染及亞臨床感染,可能經過幾個月會自行消退或消失,也可能轉變為顯性濕疣,或者持續存在甚至伴隨一生,可能有間斷的傳染性[2]。好發部位有以下幾個特點:性交過程接觸多,站立或平臥位時性器官重力最低點,局部封閉潮濕,利于病毒生長聚集。從尖銳濕疣的復發重點觀察發現:閉合潮濕、皮膚皺褶部位易復發,原發疣體周圍 2cm內范圍較易復發。
目前治療尖銳濕疣的方法較多,以直接采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除去疣體的局部治療方法加抗病毒、調節免疫功能等綜合治療為主,但對病損基底的HPV感染, 起不到明顯作用,對局部的隱形感染與亞臨床感染的影響是有限的,這就增加了尖銳濕疣治療后復發機會[3]。因而目前治療尖銳濕疣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盡可能減少尖銳濕疣的復發機會。筆者采用包皮環切術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男性尖銳濕疣100例,一次性治愈85例(6例未復診),治愈率90.4%,追蹤觀察9個月復發率10.6%,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在統計學上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本方法可以除去尖銳濕疣臨床表現及亞臨床表現的病灶,改變閉合潮濕環境,減少尖銳濕疣的復發機會,且方法簡便有效,治療成本低,安全性高,無特殊不良反應,是臨床上治療尖銳濕疣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3期;《男性尖銳濕疣三種療法的臨床觀察》;孫健莉,譚波,陳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