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辨證分型、治療方法、預防方面介紹了陳勇老師治療
痤瘡的臨床經驗,并附2例病案以資印證。
陳勇老師是京城皮膚科泰斗陳彤云主任醫師的弟子,深得其真傳。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筆者有幸跟隨陳勇老師侍診,收獲頗豐。現將陳勇老師中西醫結合診治痤瘡經驗總結如下。
1 痤瘡的分級與辨證
痤瘡為臨床皮膚科的常見病,診斷并不困難,相比之下分級更顯重要。對于分級,老師認為:不但要看數量,更重要的是看質量,即皮疹的類型。如:以
粉刺為主,無論數量多少都屬一級;以炎性丘疹為主則為二級;深在的損害形成結節時則為三級;更進一步損害,液化明顯而形成囊腫或
瘢痕則為四級。
中醫辨證可分四型:肺經風熱,此型以粉刺、炎性丘疹為主,好發部位是前額及兩頰,青年男女多見;肺胃濕熱,此型患者油脂分泌較多,以炎性丘疹、膿
皰疹為主;肝血郁滯,此型以35歲以上女性多見,多伴有
月經不調、面色不華、萎黃、晦暗甚至
黃褐斑等;痰瘀阻滯,多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結節囊腫、瘢痕等。
2 痤瘡的內治
在治療上,肺經風熱型以枇杷清肺飲加減;肺胃濕熱型以芩連平胃散加減;肝血郁滯型以逍遙散加味;痰瘀阻滯型以消瘀化痰煎加減。老師認為針對痤瘡的成因,即由雄激素水平升高等各種因素所致油脂分泌過多,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毛孔堵塞,以痤瘡棒狀桿菌為主的微生物刺激毛囊產生炎癥,治療即應減少油脂分泌、疏通皮脂腺導管、控制炎癥。上述各項治療中,無論中醫還是西醫,控制炎癥都是首位的,療效立竿見影。及時控制炎癥、防止炎癥進一步向深向大擴展,這也符合中醫“急則治標”的觀點。因此,在治療上,常在各型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藥。臨床上老師常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結節囊腫則用茵陳、夏枯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浙貝母、丹參等祛濕、活血、軟堅散結以解決熱、濕、瘀三毒;對于油脂分泌較多者,老師習用側柏葉、決明子、生山楂、荷葉等藥以控制油脂分泌。這種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加用針對病因、解決癥狀的經驗用藥,正符合了現代中西醫結合所倡導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理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炎癥明顯的聚合性痤瘡,老師囑患者加服美滿霉素,加強抗炎力度。
3 痤瘡的外治
外用藥是皮膚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用藥上,老師倡導中西并用,各自發揮其優勢。
達芙文是溫和的
維甲酸類藥物,能夠調節毛囊的異常角化,具有抗炎活性、減少皮脂分泌并能解決炎癥后色素沉著等問題,為首選藥物。炎癥明顯時加用達維邦。對于較大的結節、囊腫則發揮中藥膏劑滲透力強、解毒、軟堅散結的優勢,如外用化毒散膏或黑布藥膏等。
4 手術治療
對藥物治療不理想的如粉刺、囊腫可配合物理治療。粉刺如同潛伏的地雷,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均可能演變成炎性丘疹。應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把痤瘡消滅在萌芽狀態,讓皮損帶來的損害降至最低程度,對此可用粉刺擠壓器將其清除。囊腫則像一堡壘易守難攻,可用中醫火針將其刺破,排出內容物,破壞囊壁,促進吸收。
5 痤瘡的預防
中西醫均很重視痤瘡的預防。老師常囑患者:(1)用含硫磺的香皂勤洗臉,清潔皮膚。(2)保證充足的睡眠。(3)耐心治療,局部勿擠壓。(4)均衡飲食,勿食辛辣肥甘之品。
6 典型病例
案例1:魏某,女,18歲,2004年2月18日就診。痤瘡病史4年。查:面部油脂分泌旺盛,散在分布粟粒大小炎性丘疹及膿皰,以口周為重,皮下小結節明顯,自覺微癢、痛,大便兩日一行,略干,舌紅苔黃膩,脈略滑。診斷:痤瘡。辨證:肺胃濕熱。方藥:夏枯草、 連翹、拳參、 土茯苓、金銀花、虎杖、決明子、浙貝母、側柏葉、山楂各15 g,黃芩、黃連各10 g。方中夏枯草、金銀花、連翹、拳參、土茯苓、虎杖、浙貝母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黃芩、黃連清熱燥濕,重在清肺胃濕熱;側柏葉、山楂、決明子控制油脂分泌。7日后復診,炎性丘疹明顯消退,膿皰干癟,色素沉著及皮下小結節仍比較明顯,前方去黃連加白花蛇舌草15 g,外用達芙文。7日后再診,面部無炎性丘疹及膿皰,小結節明顯減少,但仍有色素沉著,大便通暢,舌脈如常。停服中藥,繼用達芙文善后。
案例2:李某,男,26歲,2004年3月20日就診。痤瘡病史13年。查:面部散在分布綠豆至黃豆大小的結節,其中額、頰以粟粒大小的炎性丘疹、膿皰為主,下頜部可見數個黃豆至蠶豆大小的囊腫及
疤痕,舌暗紅,邊有瘀斑;苔白厚膩,脈滑數。診斷:痤瘡。辨證:痰瘀阻滯。方藥:蒼術、澤瀉、連翹、夏枯草、土茯苓、茵陳、丹參各20 g,桃仁、茯苓、赤芍、虎杖、山楂各15 g,厚樸、陳皮各12 g,紅花10 g。其中蒼術、厚樸、陳皮、茯苓、澤瀉、連翹、夏枯草、土茯苓、茵陳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丹參、桃仁、紅花、赤芍、虎杖、山楂活血化瘀。囊腫處經常規消毒后,先用火針刺破,連同結節、疤痕處外用化毒散膏,炎性丘疹和膿皰處外用達維邦、達芙文。7日后復診,炎性丘疹和膿皰基本消退,囊腫漸平,結節有所減小,守方繼服。7日后,已無炎性丘疹及膿皰,結節進一部減小,囊腫已平,舌暗苔薄白,脈緩。停服中藥,繼用達芙文及化毒散膏。
7 體會
陳勇老師對痤瘡的產生及病情演變過程思路清晰,在診斷上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分級與分型相結合。治療上處處體現標本兼治的原則,合理運用中藥、西藥、內服、外用及物理治療等各種手段。陳勇老師的這種西醫診斷、中醫辨證、中藥為主、西藥為輔的診治方法對患者近期與遠期療效均很顯著。
參考來源:《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5年10月20卷5期;《陳勇中西醫結合診治痤瘡經驗》;眭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