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Study of Ganciclovir Combined with ALAPDT in the Treatment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摘 要]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韋與δ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聯合治療尖銳濕疣(CA)的療效和作用機制。
方法 104例患者隨機、均等分成2組,分別接受聯合療法和單純激光治療,觀察療效和副作用。結果 兩種方法都可使皮疹迅速消退,癥狀緩解,但前者副作用更小,復發率低(P<0.01)。
結論 更昔洛韋與ALA-PDT聯合療法是治療尖銳濕疣和預防復發的有效方法。
尖銳濕疣(CA)傳統療法包括局部用藥(如鬼臼毒素、干擾素等)、激光切除等,其副作用較大(如局部疼痛、腐蝕性創面難以愈合等),且復發率高[1]。近年我科應用更昔洛韋與ALAPDT聯合治療CA 52例,并與單純半導體激光儀治療相比較,取得了較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病例選擇 104例患者皆來自門診,按衛生部性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定的“性病診斷標準與處理原則”確診為CA。其中男、女各52例,年齡21~75歲。按隨機和男女比例均等原則將其分成A、B兩組,A組病程為(2.33±0.24)月,B組病程為(2.19±0.31)月,兩者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僅接受1次半導體激光(武昌亞格激光廠產品,型號TM-SL-10)切除疣體治療,B組接受1次激光治療后即靜滴更昔洛韋(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250 mg/d,共3~6天,并于第4~20天接受1~2次ALAPDT治療方法:患處外涂ALA霜劑(美國Sigma化學公司產品),然后用特定波長氦氖激光照射[2]。氦氖激光為武昌亞格激光廠產品,功率密度為150 mw/cm2,波長632.8 nm。治療前1天和結束時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
1.3 療效與復發的評價 所有患者在首次治療后第3、20、60天復診(主要觀察皮疹消退情況)。療效評定標準:皮疹全部消退僅見術后創面為痊愈,50%≤皮疹消退率<100%為顯效,20%≤皮疹消退率<50%為進步,皮疹消退率<20%為無效。以痊愈加顯效計有效率。復發率評定標準:對于痊愈患者,于首次治療后第20天起觀察患處,有新疣體長出(經醋酸白試驗證實)即為復發(需排除再次感染)。
2 結果
2.1 療效與復發情況 見表1,2。
表1 治療后第3天療效 例(%)
略
2.2 副作用 B組中有1例在局部涂ALA時有輕微癢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均無明顯改變。
3 討論
更昔洛韋是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體內轉化成更昔洛韋三磷酸,可競爭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直接摻入病毒DNA而終止其DNA鏈延長[3]。光敏劑ALA能被增殖活躍細胞選擇性攝入并轉化成原卟啉Ⅸ(PpⅨ),經特定波長激光照射后產生單態氧(1O2),從而殺死該細胞[4]。在治療CA過程中,更昔洛韋和ALA-PDT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前者以較高血藥濃度有效控制病毒血癥,清除血液系統中的HPV;后者能充分殺死激光術后殘留的感染細胞,對尿道內口、陰道內等激光不易切除的部位和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感染組織尤其有效(使用尿道擴張器和特殊氦氖激光探頭),可避免激光術后瘢痕梗阻尿道。A組單純激光治療時,注射局麻藥常使患者有明顯局部疼痛感,部分患者還可能對局麻藥過敏;疣體較多或較大時需分數次進行手術,若有復發,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痛苦;激光燒灼時產生的煙霧,其中可能含DNA片段,對操作者亦有危險[5]。而B組靜滴更昔洛韋和ALA-PDT療法幾乎無痛苦,除極少數患者有局部微癢感外尚未發現其他不適,但對于較大疣體,仍需予以激光切除大部分疣體后才能進行ALA-PDT治療。更昔洛韋和ALA-PDT聯合治療CA,最大程度提高了療效并降低復發率,但其長期療效尚需繼續觀察。
[參考文獻]
[1] 韓國柱.尖銳濕疣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59-61.
[2]王秀麗,徐世正,張春榮,等. δ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男性尿道尖銳濕疣[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1,15(2):103-104.
[3] Andrei G,Snoeck R,Piette J,et al.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acyclic nucleoside phosphonates on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harboring cell lines compared with HPVnegative cell lines[J].Oncol Res,1998,10(10):523-531.
[4] Ross EV,Romeo R,Kollias N,et al.Selectivity of protoporphyrin IX fluorescence for condylomata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5aminolaevulinic acid:implications for photodynamic treatment[J].Br J Dermatol,1997,137(5):736-742.
[5] Andre P,Orth G,Euenou P,et al.Risk of papilomavirus infection in carbon dioxide laser treatment of genital lesions[J].J Am Acad Dermatol,1990,22(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