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雙相情感障礙?也稱為躁郁癥,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臨床上單純的
躁狂癥極為少見,故躁狂發作應視為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并不是一種罕見的疾病。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香港及臺灣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雙相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1.6%。雙相情感障礙通常在15 -24歲發病,但由于患者在輕躁狂發作時情感高漲,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不會主動就醫;而到了抑郁發作就診時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癥狀,因此這部分患者常被漏診或被誤診為單相
抑郁癥。
躁狂癥是雙相情感障礙的一種表現。躁狂癥主要表現反映為明顯而持久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病人精力顯得異常旺盛,睡眠需求減少。如果不及時治療雙相情感障礙,可以嚴重影響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并引發各類社會問題,例如:酗酒,藥物濫用甚至自殺。鑒于雙相情感障礙的反復發作的特點,需要長期的治療。
目前雙相情感障礙主要還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而心境穩定劑是國際公認的一線治療藥物。根據2000年美國專家共識指南,心境穩定劑具備以下效應:⑴有效治療急性躁狂和抑郁,并能預防隨后的躁狂或抑郁發作;⑵不使心境狀態或急性發作惡化;⑶不增加可能的情感轉化或循環變化。臨床上主張,雙相障礙患者應該長期服用心境穩定劑,不管是躁狂和抑郁發作階段,還是緩解期。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心理治療可提高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了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加強醫患之間的合作,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治療取得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