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持續、慢性的精神疾病,一旦發病對患者的情緒和性格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在不同時期患者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化,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在疾病的恢復期會出現自殺的傾向,實施自殺行為。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幻聽及幻覺,這也是精神分裂癥最危險的地方,很多患者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做出傷人或自傷的行為。他們的思維紊亂、言語雜亂無章、行為缺乏目的性,傷人毀物的時候不自知。由于病人的興奮躁動是持續性的,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般比較容易防范。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是患者在治療中遇到的一個難題,精神分裂癥為什么會復發?復發的原因是什么?
1、患者的一般情況與復發。如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婚姻、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家族史及病性格均與復發有關。
2、遭遇生活事件。患者的性格多孤僻、內向、偏激、敏感多疑、好幻想等,患者在回歸社會后,由于疾病對其思維方式、情感、行為模式的影響,使他們更易遭遇負性生活事件,而缺乏應對能力,導致復發。
3、疾病特點與復發。隱漸起病者較急性起病或亞急性起病者則可能更易復發。病程越短,復發率也低。
4、季節與復發。臨床工作中,常常發現精神分裂癥發病多數集中在春秋兩季,其原因可能與此期間人體內分泌的變化及氣候對人的精神影響有關。
5、不正規用藥及停藥。提高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的遵從醫囑性能降低精神分裂治愈后的復發率。
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的疏導是很必要的,要讓病人正視自己的病情,要消除病人周邊的那些誘病因素。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都有個性上的缺陷,如敏感多疑、孤僻、固執等。故精神病緩解以后,應該加強精神情操的修養。病人的家庭、工作單位等,也應該給予適當的照顧,幫助他們克服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避免刺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