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期常見的隱匿起病、緩慢進展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臨床主要癥狀是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等,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西醫藥物治療用多巴胺替代療法能有效改善癥狀卻難以阻止病情的進展。我們從常用中成藥中選擇了通心絡膠囊、六味地黃丸與美多巴片合用來治療帕金森病并進行觀察,發現有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選擇
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間在我院門診病人6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帕金森病診斷標準[1]。②年齡<80歲。③病程6個月以上,并且已服用美多巴片2月以上,癥狀穩定。④Hoehn-Yahr分級[2]<3級。排除標準:①繼發性帕金森病患者。②伴隨其他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③伴有嚴重的心、肝、腎及內分泌系統、造血系統疾病,消化道出血者。④交流困難失明、失語、聾啞者。⑤不能按要求接受、完成觀察治療者。
1.2 以上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64.03±7.49)歲,Hoehn-Yahr分級:1~1.5級9例,2~2.5級21例。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64.93±8.17)歲,Hoehn-Yahr分級:1~1.5級6例,2~2.5級24例。2組性別、Hoehn-Yahr分級經x2檢驗,P>0.05,年齡經t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在觀察期間2組患者繼續服用已服用的美多巴片且劑量、頻次保持不變,治療組劑量(442±149)mg/d,對照組劑量(467±164)mg/d,2組劑量經t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在服用以上藥物的同時加服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粒,3次/d;六味地黃丸(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8粒,3次/d。所有患者在觀察開始時、3個月后及6個月后進行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第3分量表(UPDRS subscale Ⅲ)[2]評分。觀察分值變化。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數值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UPDRS subscale Ⅲ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6個月后與治療前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6個月后與治療前評分差異有顯著性,治療前低于治療后(P<0.05)。組間比較,兩組在6個月后的評分差異有顯著性,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UPDRS subscale Ⅲ評分比較(略)
3 討論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確,較為明確的病理改變是黑質-紋狀體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生退行性變、路易小體(Lewy body)形成及多巴胺遞質減少。西醫藥物治療主要是多巴胺替代療法及調節遞質之間的平衡(抗膽堿能)。其作用明確、見效快,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處于核心地位。但替代療法能改善癥狀卻無法延緩疾病的進展,長期應用難以維持這些藥物的最初的臨床改善程度,甚至不斷增加藥物劑量也不能解決這一難題,反而增加副作用和運動系統并發癥。因為替代療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質紋狀體變性問題。
帕金森病屬于中醫學“顫證”、“震顫”、“顫振”、“掉”等的范疇。中醫認為其基本病機為肝腎陰虧,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虛風內動。其治法主要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熄風通絡[3]。結合中醫病機及治法,并從長期治療的便利性出發,我們從臨床常用藥物中篩選出通心絡膠囊與六味地黃丸來攜同治療帕金森病。通心絡膠囊主要成份為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檀香、降香、乳香等,具有益氣活血,熄風通絡的功能。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組成,功能滋補肝腎,F今對帕金森病病因的探索認為其與氧化應激[4]、低灌注[5-6]有密切的關系,F代研究認為通心絡膠囊有有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血流動力學、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血管新生、促內皮損傷后修復和抑制血管內皮增生等作用。六味地黃丸有保護血管內皮、降低血漿粘度、抗氧化作用。通心絡膠囊、六味地黃丸治療帕金森病既符合中醫理法又切合了現代醫學對帕金森病病因的認識。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僅使用美多巴替代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6個月后患者UPDRS subscale Ⅲ評分仍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而治療組合用通心絡膠囊與六味地黃丸的患者其分值變化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6個月后組間比較亦顯示其評分差異有顯著性,治療組分值低于對照組。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第3分量表(UPDRS subscale Ⅲ)是最常用的帕金森病癥狀評定分量表,用于判斷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分越高患者的運動體征越明顯,病情也越嚴重。以上結果表明單用固定劑量美多巴片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癥狀在6個月后仍有明顯進展,而合用通心絡膠囊與六味地黃丸有延緩帕金森病癥狀進展的作用,較之單用美多巴的患者其作用明顯。
另外,研究還發現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UPDRS subscale Ⅲ評分較治療前有下降趨勢,但未顯示顯著性,從帕金森病的進展性考慮較難理解,也許與中藥的整體療效有關,通過改善整體體質而改善運動功能。這還有待今后更深入、細致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蔣雨平.原發性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05年)[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14(1):40.
[2]陳清棠.臨床神經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96-402.
。3]方藥中.實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424-426.
[4]Lotharius J & Brundin P.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ease:dopamine,vesicles andα-synuclein [J].Nat.Rev Neurosci,2002,3(12):932.
[5]Farhas E,De Jong GI,de Vos RA,et al.Pathological feature of cerebral cortical capillaries are doubl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ease [J].Acta Neuropathol (Berl ),2000,100(4):395-402.
[6]Kawabata K,Tachibana H,Sugita M.Cerebral blood flow and dementia in Parkinson’s diease [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1991,4:19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