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較為常見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肌肉僵硬。它對患者生活能力的危害僅次于
腫瘤、
心腦血管疾病,從而被稱為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慢性
癌癥”。 帕金森綜合癥有三大癥狀敲響警鐘。
帕金森綜合癥的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癥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癥”。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癡呆的癥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帕金森綜合征的患者由于肌肉僵硬、運動障礙,在日常生活中帶來諸多不便,需要家人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穿著:選擇容易穿脫的拉鏈衣服及開襟在前、不必套頭的衣服。拉鏈與紐扣可用尼龍粘鏈代替。盡量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不要用橡膠或生膠底的鞋子,因為鞋子抓地時,可能會使患者向前傾倒。洗浴:在浴盆內或淋浴池板上鋪上一層止滑的東西如橡膠墊,并可在浴盆內放置一把矮凳,以便讓患者坐著淋浴。長握把的海綿、洗浴用的手套等有助于患者洗浴。刮胡子使用電動刮須刀,使用紙杯或塑料杯刷牙。
進餐:因為患者肌肉不協調,不要催患者快吃快喝。喝冷飲可選用有彈性的塑料吸管,喝熱飲用有寬把手、且質輕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盤子下放一塊橡皮墊以防滑動。預防感染:由于本病患者容易患
支氣管炎或肺炎,因此,在出現咳嗽或發燒時要馬上處理,免得嚴重感染隨之而至。預防便秘:鼓勵患者增加身體活動,飲足夠的水,在每天飲食中增加纖維性物質如蔬菜等,必要時或迫不得已時才用通便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