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頭部任何疼痛敏感結構的刺激,牽引或壓迫都能引起頭痛,這些結構包括所有覆蓋頭顱的組織,第5,9,10顱神經,上部頸神經,顱內大靜脈竇,顱底大的腦動脈,大的硬腦膜動脈以及顱底的硬腦膜.血管壁的擴張或收縮能刺激神經末梢,引起頭痛.大多數頭痛的病因都是在顱外而不是在顱內.腦卒中,血管畸形與靜脈性血栓形成都屬頭痛不常見的病因.
診斷
了解頭痛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定位,嚴重程度,使頭痛改善或加劇的因素,伴發的癥狀與體征(例如,發熱,頸項強直,惡心與嘔吐),配合一些特殊的輔助檢查有助于明確頭痛的病因.
一些繼發性頭痛可以表現出特殊的特征.急性的,劇烈的滿頭痛,伴有發熱,畏光和頸項強直,提示感染性疾病,例如腦膜炎,除非有證據加以否定.蛛網膜下腔出血也能引起急性頭痛伴腦膜刺激的癥狀與體征.占位性病變往往引起亞急性,進展性加重的頭痛.在40歲以后出現的新發病的頭痛總是應該受到重視,必須進行仔細的評估.顱內占位性病變引起的頭痛可以表現為晨間醒轉時頭痛,或睡眠中使病人痛醒,隨體位改變頭痛有所波動,常伴發惡心和嘔吐.附加的神經體訴諸如驚厥發作,精神錯亂,肢體無力或感覺障礙可能出現較遲,提示病情險惡.
緊張型頭痛傾向于呈慢性或持續性,開始時通常位于枕部或雙額部,然后向整個頭部擴散.常被病人描述為頭部受重壓或緊箍感.發熱性疾病,動脈高血壓癥以及偏頭痛通常引起搏動性頭痛,可以出現在頭部任何部位.
有用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梅毒血清試驗,血生化分析,血沉與腦脊液檢查;如有特殊癥狀則須作相應的有關檢查,如視覺檢查(視力,視野,屈光障礙,眼內壓),或副鼻竇X線攝片.如果對新近發生的,持續的,反復發生的,或程度進行性加重的頭痛不能明確其病因,應作CT和/或MRI檢查,特別是有異常神經體征時.
治療
許多頭痛持續時間很短,除應用輕鎮痛劑(如阿司匹林或撲熱息痛)與休息外,不需其他治療.
有關原發性頭痛的治療將在下文分別討論.有主張采用一些正規治療以外可供選用的治療措施,例如生物反饋,針灸,飲食治療以及某些不大符合慣例的治療方式來治療這些疾病.在嚴格的評估研究中,它們都未能證實有明確的療效.不過,這些被認為是非正統的治療措施并不會為病人帶來重大的危險,所以也不妨可以一試,考慮到有效的頭痛治療是可以有多種方式的.
繼發性頭痛的治療取決于基本疾病的治療.對腦膜炎,即時的抗生素治療至關重要.隨后,可以應用鎮痛劑包括撲熱息痛,非類固醇抗炎藥或阿片類麻醉劑來對癥治療頭痛.某些疾病需要更為特殊的治療;例如,顳動脈炎需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而對良性顱內壓增高癥則須用乙酰唑胺或利尿劑,并配合減輕體重來治療.硬膜下血腫或腦腫瘤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由心理醫生執教的應激處理方法往往能使頭痛的發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大多數病例并不需要深入的心理治療,只要醫生能夠體諒病人,承認病人的頭痛是真實的,能對病人定期正規隨訪,鼓勵對一些情緒難題展開討論,不論這些情緒難題是慢性頭痛的前因或后果,就能對病人起很大的幫助.醫生可以告訴病人不存在器質性病變,消除其不必要的顧慮,并對適應環境的重新調整和刺激物及應激刺激的消除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對一些特別困難的問題,由臨床醫生,心理治療醫生和理療師共同組成的小組來處理最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