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對稱性損害為特點,在臨床上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在發病之后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正規的護理。
怎么才能診斷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一、體檢發現。顱神經除球麻痹外,可有舌肌萎縮,舌肌纖顫,強哭強笑,情緒不穩等。上肢多見遠端為主的
肌肉萎縮,以大小魚際肌、骨間肌為著,同時伴有肌束顫動,感覺正常。雙下肢呈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病理反射陽性。呼吸肌受累則出現呼吸困難。
二、病史及癥狀。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多發,男女之比約3:2,緩慢起病,進行性發展。
2、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的癥狀并存為特點。
3、球麻痹癥狀,后組顱神經受損則出現構音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4、多無感覺障礙。
三、輔助檢查。
1、腰穿腦脊液檢查壓力及成分多正常。
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可增高,乙酰膽堿酯酶增高。
3、肌電圖可見纖顫電位,巨大電位,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多正常。
4、MRI:可見與臨床受損肌肉相應部位的脊髓萎縮變性等。
四、鑒別。有時需與
頸椎病、高頸段
腫瘤、脊髓蛛網膜炎等鑒別。在進行以上幾種診斷的時候,最好是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在病情確定之后需要進行正規的治療。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類的痿癥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調暢肢體氣血,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類的痿證調護的關鍵。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采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若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不能步履,臥床階段可采用臥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防止畸天發生。繼則采取主動練功訓練,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練功。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類的痿證的飲食調護理重在增加營養,增強體質。
在主食的基礎上,要加用補益脾腎的食。平時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蘿卜、西紅柿等蔬菜,我飲甘泉水、檸檬汁等飲料,尤以牛乳、豐乳為佳。水果宜多食、大棗、橘柑之類。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飲用果酒,如葡萄酒、啤灑之類。飲食宜五味得當,不可偏嗜。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飽餐高糖飲食,對周期性麻痹,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癱瘓患者,應當禁忌。
除此之外,對于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還應該注意飲食,最好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對于一些吞咽困難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應該少量多餐,給予半流質飲食。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為先天性疾病,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