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蝴蝶瘡是可累及全身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于15-40歲女性。臨床常見類型盤狀紅蝴蝶瘡和系統性紅蝴蝶瘡。其特點是盤狀紅蝴蝶瘡好發于面頰部,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多為慢性局限性;系統性紅蝴蝶瘡除有皮膚損害外,常同時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病變呈進行性經過,預后較差。狼瘡丸打破傳統西藥采用激素治療的弊端,減少病患由于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而引起的合并癥和副作用。有效用藥時間短,藥物穩定性強,控制病情不反復。
紅蝴蝶瘡簡介
紅蝴蝶瘡相當于西醫的紅斑狼瘡。其特點是盤狀紅蝴蝶瘡好發于面頰部,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多為慢性局限性;系統性紅蝴蝶瘡除有皮膚損害外,常同時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病變呈進行性經過,預后較差:本病應與風濕牲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相鑒別,熱毒熾盛證,治宜清熱涼血,化斑解毒。
盤狀紅蝴蝶瘡多見于20-40歲左右的女性,男女之比約1:3,家族中可有相同患者。皮損好發于面部,尤以兩頰、鼻部為著,其次為頭項、兩耳、眼瞼、額角,亦可發于手背、指側、唇紅部、肩胛部等處。初為針尖至扁豆小或大微高起的鮮紅或桃紅色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境界清楚,邊緣略高起,中央輕度萎縮,形如盤狀,表面覆有灰褐色的,粘著性鱗屑,鱗屑下有角質栓,嵌入毛囊口內,毛囊口多開,猶如篩孔,皮損周圍有色素沉著,伴毛細血管擴張。兩頰部和鼻部的皮損可相互融合,呈蝶形外觀。粘膜亦可累及,主要發生在唇部,表現除鱗屑紅斑外,甚至可發生糜爛潰瘍。一般無自覺癥狀,進展時或日光曝曬后,可有輕度瘙癢感,少患者可有低熱、乏力及關節痛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的皮損可同時或相繼在顏面、頭皮、手背、足跖等多處部位發生,此稱之為播散性盤狀紅蝴蝶瘡。先天稟賦不足的盤狀紅蝴蝶瘡患者,約有1%一5%可轉變為系統性紅蝴蝶瘡或繼發皮膚癌變。
本病呈慢性經過,患部對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減輕,病程中不破潰,亦難自愈,消退后遺留淺在性瘢痕。
臨床驗證狼瘡丸有效治療紅蝴蝶瘡
狼瘡丸由金銀花、連翹、丹參、赤芍、蒲公英、白鮮皮、桃仁、紅花、蜈蚣等17味中藥組成,每丸9G。狼瘡丸用中醫辯證論治,陰陽平衡的理論,通過現代科學提取有效成份濃縮精制而成,藥物中含有多種清熱、解毒、涼血及顯著增加細胞免疫功能的成分,它能促進周圍血細胞和炎性細胞對異物的巨噬能力,提高免疫細胞生長量并誘生干擾素。
王促英等用狼瘡丸治療紅蝴蝶瘡,日服2次,持續3-5年,有效率85%,若狼瘡丸與激素聯合運用,有效率達92%。實驗證明,狼瘡丸有抑制急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癥、抑菌、促纖溶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