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目前,多家綜合性醫院已開設了戒煙門診,與他們相比,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戒煙門診有什么優勢和特色?
李冰教授:據我所知,目前綜合性醫院戒煙門診醫生還有一個困惑,就是有些戒煙者來過一次或幾次后就不再前來復診了。
我認為,要想維持住戒煙者,就需要與他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主動與戒煙者溝通也十分重要。我長期從事酒精依賴治療的研究,我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的體會是,成癮性疾病如果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效果并不好;如果在藥物治療同時合并心理干預,則能較好地減少復發。戒煙治療中可以借鑒這一經驗。
問: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戒煙門診將采用怎樣的手段進行戒煙治療呢?
李冰教授:對于來到戒煙門診的吸煙者,第一步會對其進行評估,可以采取個別交談和量表評估的方法,評估其是否已成癮以及成癮程度。然后根據評估結果,給予戒煙者藥物治療。這方面有多種可選藥物,如輝瑞公司已經獲得國家SFDA批準,即將引進中國的新藥暢沛,它對于大腦的尼古丁受體具有獨特的部分激動作用,有利于緩解對尼古丁的渴望和戒斷癥狀,并減少戒煙者吸煙后產生的欣快感,降低對吸煙的渴求,減少復吸。目前,暢沛已經被2008年版美國《煙草使用和依賴臨床治療指南》列為一線治療用藥。
另外,治療開始后,戒煙者可能會因為周圍環境的吸引或情緒低落等因素而復吸,這時就需要開展個別咨詢和治療,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進行團體治療。
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對戒煙者情況的識別十分重要。綜合性醫院的醫生由于缺乏精神、心理方面的培訓和經驗,可能有時難以識別戒煙者的情緒、戒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精神問題(如抑郁、焦慮等),以及在康復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渴求心理,而這正是精神科醫生比較善于處理的。
在戒煙治療過程中對戒煙者進行健康教育也是關鍵環節之一。如果不能使戒煙者明白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戒煙治療的必要性,其軀體、情緒改變都與吸煙有密切關系,戒煙治療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對于吸煙所致軀體損害,由于大眾傳媒宣傳較多,所以戒煙者可能已經熟知;而吸煙所致心理改變,則可能鮮為人知,這將是我們開展戒煙治療時的重要關注點。
與綜合性醫院戒煙門診不同的是,對物質成癮患者可應用一種比較專業的訪談形式,即“動機性訪談”,目的是激發吸煙者的戒煙動機,與其一同解決戒煙中遇到的困難。這些也有利于我們與戒煙者保持長期的交流,提高其依從性。當戒煙者數量較多時,還可以把戒煙者組織起來開展團體治療,讓大家分享感受、體驗和經驗,這可能比我們醫生單方面的建議更有說服力。
上述方法已經在戒酒治療中體現出了良好效果,我們積累了豐富經驗,對于它們在戒煙治療中的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于欣教授:尼古丁是煙草中數百種化學成分中的主要成癮物質。它主要刺激腦內海馬部位的尼古丁受體,這一區域與記憶等大腦活動有關。所以有些戒煙者反映,工作時吸煙能激發靈感。但這只是暫時假象,長期吸煙會引起保護性退化,使受體活性下降,所以長期吸煙者的記憶力和持續注意能力是減退的。如果不吸煙,就會感到記憶力明顯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即神經心理學改變。精神科醫生在這方面所受訓練較多,可能更全面照顧到戒煙者的多方面特點和需求。
精神科醫生在整體評估戒煙者情緒問題、心理需求和可能發生的精神功能損害方面更有優勢;而綜合性醫院的醫生則長于基礎疾病的診治,二者可以在專業能力上取長補短。
問:對于煙草依賴非常嚴重的戒煙者,治療上需要注意什么?
李冰教授:對于這樣的戒煙者,尤其是有特殊遺傳素質的戒煙者,不能寄希望于一個療程的戒煙治療就能解決問題,即使是藥物治療合并心理干預,戒煙者也很可能復吸。但是在進行了心理干預后,戒煙者下次再來接受治療時,狀況往往會明顯好轉。例如有可能第一次就診是被家人強迫,而第二次來則是出于自愿。
問:“團體治療”戒煙者,具體指什么?
李冰教授:團體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是將具有相同疾病的患者集中起來,使其形成8~12人的互助團體,而治療師只在其中發揮激發討論和引導主題作用。因為必須使每位戒煙者都能充分參與團體討論,而且討論過程既需要一定的引導,又不能受過多干擾,所以團體治療對治療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