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知識水平以及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吸煙有損于健康,許多人加入了戒煙的行列。但是,人們在戒煙的時候會產生許多不適,如:對煙草的渴望、煩躁不安、易怒、焦慮、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癥狀,醫學將這種表現稱之為煙草依賴戒斷綜合癥。正是無法擺脫由于戒斷癥狀的影響,往往使戒煙半途而廢,因此人們渴望找到能夠有效地減少戒斷癥狀而又對人體無害的戒煙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目前常采用的戒煙方法:
非尼古丁替代療法
暢沛尼古丁受體的部分激動劑,同時具有激動及拮抗的雙重調節作用。但暢沛與尼古丁受體結合后,尼古丁受體能釋放少量的多巴胺,產生少量的愉快感,這可以緩解戒煙者對煙草的渴望,減輕戒斷癥狀。又因為暢沛與尼古丁受體結合后,尼古丁與受體的結合就被阻斷了,這時候會覺得“吸煙沒那么愉快了”,對煙草的渴望就降低,容易堅持不吸煙,大大降低復吸率,從而使得戒煙者能更輕松地擺脫對尼古丁的依賴。
尼古丁替代療法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首選戒煙方法。目前最常采用的是尼古丁透皮貼劑。可以根據吸煙者的吸煙量選擇不同尼古丁含量的劑型,每日一貼,20元(具體價格以門店價格為準)左右一貼,每個療程8~12 周。其特點是可以24小時持久穩定釋放藥物,隨吸煙量減少,尼古丁含量逐漸遞減,最后擺脫尼古丁依賴,達到戒煙的目的。
它的特點是可以減輕或緩解因戒煙過程引起的一系列精神和生理癥狀,安全、簡單、易操作,適于所有吸煙者。
不足是復吸率高,費用也較高,使用不當易形成對尼古丁的依賴性,皮膚敏感的人易產生皮膚過敏反應。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的產品,由于缺乏劑量控制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更易產生尼古丁依賴,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藥物療法
目前最常用的戒煙藥物是緩釋鹽酸安非他酮(悅亭),此藥是抗抑郁藥,目前也用于戒煙治療,機理是通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對神經的激活和強化作用來降低戒斷綜合征的發生。
其特點是無高度依賴性,安全、簡單、易操作、耐受性好,停藥后不會出現反彈現象等,尤其是戒煙之后體重增胖的那些吸煙者,選用這種藥可能會比較有好處。
藥物戒煙副作用主要有頭痛、失眠和口干等。頭部有外傷史、酗酒、食欲減退以及患有癲癇的吸煙者不能使用。
穴位刺激療法
由于許多人對藥物和尼古丁等化學制劑治療心存芥蒂,擔心其副作用,愿意選擇更為安全、副作用小的物理治療方法,因此穴位刺激療法便成了人們的選擇目標,在此做一個較詳細的介紹。此療法包括針灸和激光穴位照射兩種方式。最早的穴位治療均采用針灸方式,但針灸使戒煙者感到疼痛,同時為有創治療,難免交叉感染的可能。因此激光穴位照射以無創、無痛和療效好逐步被臨床采用。
穴位刺激療法原理 有學者發現人體的神經系統能分泌多種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如β-內啡肽及亮-腦啡肽等,這些物質能起到調節人體的興奮和抑制作用。人的喜、怒、哀、樂、愉快、焦躁等均受到這些物質的影響。
當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在數秒鐘內進入血液循環中,替代了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同時抑制了神經系統分泌啡肽類物質,長期吸煙的人大部分依賴煙中的尼古丁來維持神經系統的興奮,使機體保持相對的穩定,久而久之,形成煙癮。
戒煙時,一旦作為外源性物質的尼古丁停止供應,內源性物質因受抑制而分泌不足,不能及時補充人體的需要,從而導致體內出現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缺乏的狀態并誘發出一系列戒斷癥狀。
穴位刺激治療后誘發神經系統產生大量的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從而彌補了因尼古丁供應中止所造成的阿片類物質缺乏,減少戒斷癥狀,達到戒煙的目的。
另一作用是通過刺激穴位調節吸煙者味覺的變化,使吸煙者再抽煙時覺得煙淡而無味,甚至覺得煙苦,點燃香煙會令吸煙者產生頭暈,惡心甚至想吐等癥狀,看別人抽煙也無感覺。從而不再產生復吸的欲望。但引起味覺改變的機理尚不明確,一般考慮與人體神經體液調節有關。
激光戒煙原理 應用激光束照射穴位,由于是低強度激光,在照射的時候不會對皮膚組織造成任何損傷,治療過程無痛苦。激光刺激穴位時,能穿透表皮,具有針刺的特點,又可使局部穴位的溫度提高,即光能轉化為熱能,兼有灸療的作用。
每次治療約40~50分鐘,一般需連續治療5 次,吸煙量大或煙齡長的人視情況適當增加治療次數。少數經絡敏感人照射時,可以出現輕微的類似于針灸的酸、麻、脹的感覺。
激光照射主要作用是減少戒斷綜合征的癥狀。特點是治療痛苦小、損傷小、無化學藥物的副作用、經濟(一次戒煙的治療費用約700 元左右)。激光戒煙近期療效可在80%左右,但隨時間的延長其效果會有所下降。除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癲癇患者不適用外,其他吸煙者均可采用。
五日戒煙法
此方法是從心理、社會方面著手,積極調節吸煙者的主動戒煙意識, 并用科學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療法、行為支持等),協助其克服各種戒煙的困難和障礙,從而達到戒煙的目的。適于戒煙群體應用。戒煙特點是:
發揮了群體的作用,使吸煙者在戒煙過程中互相鼓勵、監督、支持和交流;
滿足吸煙者不同戒煙階段的需要;
使吸煙者改變對吸煙的態度;
幫助吸煙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是憑借毅力戒煙,成功率不高,復吸率較高。適合所有吸煙者,尤其是年齡大、吸煙量較多的男性吸煙者。
厭惡療法
通過惡性刺激來減弱或消除吸煙依賴性,使吸煙者對吸煙產生厭惡心理。
心理厭惡法 在吸煙時,想像香煙上有痰跡或臟東西;經常思考煙霧中的毒素對肺、腎和血管造成危害;考慮吸煙可能對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他們正在呼吸被自己污染了的空氣。適于所有的吸煙者。
生理厭惡法 在短時間內吸大量的香煙,直到感覺吸煙惡心為止,又稱為“滿灌戒煙法”。
用此種方法可以提高戒煙能力,但看患者的戒煙決心,尚需過心理關、社會效應關。即在戒除煙癮的同時,還要下決心戒除心癮。
此法戒煙效果不明確,另外快速吸煙會導致尼古丁中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吸煙者不能使用快速吸煙法。
綜上所述,戒煙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但不論什么方法對戒煙者來說都是一個輔助治療。戒煙的關鍵在于戒煙者要有強烈的戒煙愿望及堅強的決心,否則再好的戒煙方法也不可能真正達到戒斷的目的。
戒煙后復吸的主要原因是對尼古丁的依賴。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煙草依賴定性為一種疾病,它屬于神經精神疾病的范疇。
尼古丁依賴包括沖動性使用、停藥困難以及慢性使用后停藥會產生戒斷癥狀三個方面。
其中心理渴求是物質依賴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渴求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癮”,也就是對成癮物質的心理依賴。尼古丁渴求是戒煙者戒煙后復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復吸的其它因素還有周圍人群吸煙對戒煙者的影響,消極的情緒如生氣、挫折、壓抑、煩躁和無聊,人際關系緊張,社會壓力,飲酒或赴宴,飯后休閑時間等。
因此擺脫復吸,要使吸煙者真正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在采用上述戒煙方法的同時采用心理療法、行為療法、鍛煉療法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