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統計,日常生活中骨質疏松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往往出現癥狀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患上骨質疏松。這種麻痹大意的心態使得骨質疏松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因此,了解骨質疏松早期癥狀對于發現和治療骨質疏松具有重要意義。骨質疏松早期癥狀到底有哪些呢?以下為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骨質疏松早期癥狀有哪些?專家介紹:正常人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最高骨量,稱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緩慢平穩下降。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年輕時的峰值骨量和此后的骨丟失率。在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丟失率大約為1%,而女性絕經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丟失率大約為2%~4%。因此中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的易發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疼痛是骨質疏松早期癥狀之一。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為多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在吸收過程中,骨小梁破壞、斷裂(或稱微型骨折,X線片或CT片中見不到),因而引起疼痛。骨質疏松癥的另一危險是容易骨折,骨折給病人帶來痛苦最大,甚至縮短壽命,其中最嚴重的是髖部骨折。髖部骨折病人如果不做手術,長期臥床可能并發褥瘡、肺炎和尿道感染等,這些問題使康復更困難,甚至導致死亡。
身長縮短和駝背也是骨質疏松早期癥狀。脊椎骨折常引起急性嚴重背痛。多發骨折的病人可有永久的背痛。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楔形和魚椎樣變形,可引起身長縮短和駝背。
骨質疏松一旦發生,難于逆轉,所以如何早期警覺和預防十分重要。長期慢性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尤其中年以后;有過非暴力骨折(即沒有受到很大力量創傷就發生骨折)病史,或父母有過非暴力骨折病史;習慣于高蛋白或低含鈣食物的攝入,如飲食缺少牛奶或奶制品;體形瘦小;有大量吸煙和酗酒等不良習慣;絕經前卵巢切除;絕經前閉經;戶外活動過少,或長期臥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等。這些癥狀的出現,往往是骨質疏松的前兆,有這些情況的人一定要注意,最好到正規的醫院去檢查一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輕骨質疏松早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