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多數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臟代償功能較強可無明顯癥狀,后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并有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并發癥。
肝臟是大多數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合成場所,當肝臟受損,特別是重癥肝炎或肝硬化時,由于凝血蛋白合成減少、纖溶系統活性增強及血小板減少和功能異常等原因,患者血液多呈低凝狀態,易發生出血傾向。因此,這類患者手術出血危險較高,術前應該進行出血風險評估。雖然單憑某幾個化驗指標很難準確評定出血危險,但目前普遍認為血小板<50×109/L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大于3秒,或是凝血酶原活動度<60%,應該是手術相對禁忌證。
專家指出,這類患者如果必須手術,術前應全身補充止血藥物,改善凝血功能。肝硬化患者拔牙存在出血風險,術前須告訴醫生自己的病情,以充分準備局部和全身止血藥物;術中減少局部創傷;術后觀察傷口,及時有效處理。如此才能保證手術安全。肝硬化患者拔牙最好選擇在有口腔科的傳染病醫院進行。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預防肝硬化首先要重視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早期發現和隔離病人給予積極治療,并注意飲食,合理營養,節制飲酒,加強勞動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