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
肝病,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肝臟損害,肝臟呈進行性、彌漫性、纖維性病變。具體表現為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繼而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這三種改變反復交錯進行,結果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逐漸被改建,使肝變形、變硬而導致肝硬化。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則出現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障礙,直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并發癥死亡。
肝硬化會不會傳染?專家指出,關于病因,很多原因都能引起肝硬化。在我國,由病毒性肝炎,特別是
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居多,而在北美、西歐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則以酒精中毒所致的肝硬化更為常見。
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稱為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會不會傳染主要由于持續或反復的肝損害所致,病程多較長。
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生機理,主要是酒精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的損害。據統計,一個人如果平均每日飲酒40~80克,發生肝硬化的危險性就會大大增加。
肝硬化會不會傳染?除上述兩點外,還有不少因素可以導致肝硬化,要知道肝硬化會不會傳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因素:
1、長期服用某些具有肝臟毒性的藥物(如雙醋酚酊、甲基多巴),長期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導致中毒性肝炎,演變為肝硬化。
2、動物實驗表明,食物中長期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能引起脂肪肝,使肝細胞壞死,也最終演變成肝硬化。
3、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和肝靜脈阻塞綜合征等,可使肝臟因長期瘀血、缺氧,逐漸發生瘀血性肝硬化。
4、一些遺傳病和代謝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狀核變性、半乳糖血癥、糖原貯積病、酪氨酸代謝紊亂癥、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可使患者的肝臟病變逐漸發展成代謝性肝硬化。
所以介意肝硬化病人注意飲食:
1.原則以高熱量、高蛋白(有肝性腦病的患者要低蛋白飲食)、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易消化、無刺激的飲食為主。高蛋白質飲食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如奶類、魚、瘦肉、豆制品、蛋類等。主食可為米粥、饅頭、花卷、糖包、面條等。肝硬化病人易致維生素缺乏,故亦應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紅柿、胡蘿卜、冬瓜、黃瓜、橘子、蘋果等。要戒絕煙酒。
2.飲食不宜過飽,可少吃多餐,每次以八分飽為宜,進餐時宜細嚼慢咽。
3.避免進食粗糙、堅硬或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如油炸多油食物如炸豬排、油糕等;易脹氣食物如洋蔥、韭菜、芹菜、黃豆;堅果類如花生米、核桃;調味品如蔥、蒜、胡椒、芥末、辣椒、生姜等均不宜食用。禁食帶碎骨的禽類、肉類以及刺多的魚,以防因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4.肝硬化病人如在進食后感到腹部劇疼、惡心嘔吐或大便的顏色呈黑色,應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